历史上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到底有什么优点?
发布于 2021-10-10 10:48
刘邦知人善任,该装的时候就装,该忍时就忍,为了成功戴着不同的面具,使出各种手段,团结众多人才为自己打天下。刘邦是草根出身,比他有文化的人怎么就听他的呢!一切都靠刘邦的交友之道啦,刘邦混了40多年,早就洞察了人性和人心,如何拉拢人心,刘邦很有一套。他自己起兵的班底就是和他一起玩耍的伙伴,刘邦讲道义,讲感情啊,身为亭长的他,总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朋友,平时为人大气,不拘小节,放下身段一起玩耍,吃喝玩乐,为人豪爽,这些都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都以刘邦为中心,跟着刘邦的思路走,这就算领导的气质,刘邦确定了自己领导人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
宋江为什么大家都投奔他,还不是为人急公好义,用道义感动众人嘛,人心只要收服了,事业就可成了。刘邦混迹底层圈子几十年,懂得如果收服人心,对人心无非就是平等对待,兄弟有难两肋插刀,有福共享,有事勇于承担,这就是征服人心的不一法门。人心凝聚了,队伍就好带了嘛,大家都帮你,事业可成啊!
刘邦起兵时,实力比项羽差的多,为了借兵,刘邦那是如何在项羽面前低微啊,刘邦知道,该软时就软,结果项羽被感动了,借了几千兵马给刘邦,刘邦就是靠着这几千兵马为资本,驻村壮大,最后干掉了项羽。当然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也打输了很多场战争,老婆孩子父亲都给项羽抓住了,项羽说要煮了刘邦父亲,刘邦厚着脸皮说给我一羹吧,不是说刘邦冷漠,而是处在低谷时,能忍就忍啊!
在对待韩信时,刘邦也是够能忍的。刘邦封了韩信为大将军,统领自己的军队,就是相信韩信的能力,刘邦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到了楚汉争霸决定胜负的时刻,韩信要求刘邦封他为王,刘邦是很不爽的,结果为了大局,还不是封了韩信为王嘛!这就算刘邦的忍受力,忍的苦中苦,方能人上人,方能上位啊!而项羽太年轻啦,年轻人有干净,但是容易冲动,与人相处中没有体察人心,会得罪别人。项羽开始很多人追随,连续的胜利让他飘飘然,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反观刘邦就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说刘邦就很和气,而是刘邦懂得一个道理,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自己总有不如人的地方,作为领导,掌握方向就可以啦,知人善用,最大程度发挥出专业人才的积极性,这才是好的做法,处处干预别人的事,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谁还会跟着你,服从你啊,还怎么打天下啊!彼长此消,刘邦就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一步步积聚了力量,由小到大。而项羽刚愎自用,自我为中心,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实力,由大到小。当项羽失去所有人的时候,失败也就顺理成章啦!
刘邦是草根阶层,草根阶层的人数比贵族阶层的人数要多的多,只要收买了多数人的人心,事业就可成啦!大事业讲究的是集中资源的能力,因为事业越大,越要更多的专业的人才,你再能干也有精力不到位的时候,合作才能双赢,大范围的合作共赢就能打败对手,赢得了人心就赢得了天下,刘邦不仅仅赢得了文武之人的人心也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人心,打赢项羽就很正常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揣摩不透,刘邦揣摩透了人心,就赢了项羽,攻心者为上嘛!
刘邦是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例子,他的成功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而项羽的失败也很值得我们去反思,成功失败与否不重要,关键是你领悟了什么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