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分社专栏‖“无根一代”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作者:聂喜恒』
发布于 2021-10-10 13:05
总编:王世辉
主编:刘世胜 刘生 心清无尘 宋仁年
法律顾问:河南卓誉律师事务所 郭保江律师(手机13837264795)
【作者简介】
聂喜恒,男,喜好文学,为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阳泉市评论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在各类报刊、杂志、平台等发表文学作品近千余篇,10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现任双馨文苑山西分社社长兼总编。
“无根一代”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聂喜恒(山西)
说到“无根一代”,估计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听说。何谓“无根一代”?通过网络查询得知,“无根一代”指的是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失去了和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比如有的人因为工作的需求漂移在了其他的城市,并最终在此定居,而由于距离慢慢失去了和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有的呢,因为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亲朋好友之间存在了隔阂,有的是因为长辈们的离世失去了联系的纽带,最终失去了联系。一句话,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最终和自己的亲戚们不再来往,渐渐地只和自己的部分直系亲属还有着联系,这一类人就被称作为“无根一代”。
记得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还相当落后,电灯已是稀罕物,电视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娱乐方式大都是晚上一群一伙或者三三两两在门口闲聊,聊农事拉家长里短,农闲之时或时头八节经常还会走亲串友,五六个馒头或者一包槽子糕就算礼道,没有什么所谓的利益来往,有的只是心中斩不断的亲戚关系。
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是人们最热闹的日子,不是走亲戚,就是在走亲戚的路上。脸上洋溢的都是出自内心的笑容。虽然家家都没什么钱,却依旧乐在其中,坐到一起谈论一年的收获,相互鼓励,相互帮忙,期待来年的收成能够更好。
但不知道从何时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农村已经不是年轻人能够呆得住的地方,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大家一窝蜂的选择外出打工,离开了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家,外面的世界远没有家里好,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能选择如此。时间长了,有些在外面站稳脚跟的人,会选择挣钱之后,回到家中将房子重建给依然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住,有的则干脆不再回去甚至接走了父母到城里住。每当过年回到家的时候,谈论的内容也从家长里短相互问候变成了收入上的攀比,孩子学习成绩的攀比。而那些在外地定居的人更是慢慢地和家中的亲戚失去了联系,由于距离上的差距,也不再有共同话题,最终断了来往。那些到大城市定居之后的农村人呢,和家中亲戚们更是减少了联系甚至彻底断了联系。久而久之,亲戚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从曾经的至亲之人慢慢发展成了利益关系,只有等到需要帮忙的时候才会相互联系。
要知道,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是需要维护的,如果每次联系都是有求于对方,那这种关系早晚会破灭。
记得郭德纲曾经在一次表演中说道:“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勾,勾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木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这句话虽然残酷,却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无数的新闻相互报道,身处社会目前主要发展力量的90后,更是对这句话感受颇深。真正的亲戚之间都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关系,感情深厚的亲戚相处起来是十分舒适的一种关系,完全不需要奉承和刻意维护。
“无根一代”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警觉,毕竟我们是一个讲求亲情感情的国家,你说呢?
作者声明:原创首发
特别鸣谢·公益捐赠名录
西北老客(西安)100元//烽火独狼(兰州)100元//岸边(安徽)50元//夜寐莫名(河南原阳)100元//飞儿(辽宁)50元//重庆市沃鑫毛商贸有限公司100元//秦科(贵州盘州)50元//李青(广东)50元//潘政祥(浙江)200元//自由飞翔(河南禹州)50元//张思信(甘肃白银)100元//陈颖(北京)200元//印春良(江苏盐城)50元//陈起海(河南商丘)50元//肖树波(山东莱阳)50元//刘树澄(河北承德)50元//草民(安徽怀宁)50元//王金法(河南濮阳)50元//张舒放(山东潍坊)100元//心生(河南商丘)50元//王淮忠(北京八维教育)100元//何铭娟、陈鸿荫300元//锦绣山河(上海嘉定)50元//陈国林(云南曲靖)100元//李淑芝(云南楚雄)60元
【添加中……】
《双馨文苑》投稿说明及稿费标准
1.原创首发,文体不限,杜绝抄袭,文责由作者自负。
2.稿费来自赞赏。作品发表7天内(含7天)超过10元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50%用于平台运营;10元以内(含10元)及后期赞赏不予发放。
3.投稿邮箱:hnhxwsh2009@126.com 投稿微信:JL1393726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