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例解读:汉武帝筮伐匈奴,遇《大过》之《恒》

发布于 2021-10-10 16:29

汉武帝欲攻打匈奴,曾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大过》之《恒》。太史占断说匈奴不久当破,而依据的主要是大过卦九五爻的象辞“何可久也”一语。汉武帝于是派遣贰师将军攻打匈奴。

后来发生了巫蛊之事,贰师将军投降匈奴。汉武帝因此责备太史对卦意的判断出现了错谬。如今再看此例,出现误断的原因为何?其预示的真正意义又是怎样呢?

大过卦的卦象为泽灭木,上为兑,为泽,为愉悦,居外卦;下为巽,为木,为卑顺,居内卦。卦象代表的意义为泽水淹没了树木。树木的生长需要泽水的滋润,此卦却是泽水完全淹没了树木,即为泽水过盛以致反害于巽木,其过甚大,所以此卦称为大过。

大过卦的卦辞为“栋桡,利有攸往,亨。”,巽木在下受泽水之淹灭,难以生存,有毁灭之危,如同房梁难以承重而被压迫弯曲,有倾覆之险。巽为木,取象为房梁,故说“栋桡”。大过卦处于凶险不利之局面,应前往有所作为以求脱离大过之险,如此方可亨通

以此卦看汉武帝伐匈奴一事的情势,其国内政局当为下巽而上悦,上层统治阶级耽于享乐,虚耗民脂民膏,不思黎民之疾苦。底层民众蛰伏卑顺以求生存,处境艰难。仅以此卦象而言,处此危局,非是用兵之时。

大过卦九五爻辞为“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五爻为君位,正应汉武帝其人。巽为木,为泽水所淹,故称枯木,上卦变为震,震为旉,故说“枯木生华”,比喻事情犹如昙花一现,难以长久。上泽为妇,变为震,为夫,故说“老妇得其士夫”。老妇士夫不能生育,比喻所为无济困之功,故而“无咎无誉”。

以九五爻辞来看伐匈奴的得失,其出兵作战或有小胜,但不可久持,久则生变。且战争无论成败,于国家大局而言无得亦无损。其卦变为恒,便是说大过之局面难以改善,困局仍将持续。

据以上所分析,此例征兆明显不利,太史何以言胜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古之占解之法失传的缘故,但此卦仅有一爻变动,卦象易明,又有卦辞为断,太史不可能看不出卦中所示,或有迎合上意之嫌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