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王牌13兵团有多强?火力是黄维兵团4倍,战力超过日本11军
发布于 2021-10-10 17:59
志愿军王牌13兵团有多强?火力是黄维兵团4倍,战力超过日本11军
在近期热播电影《长津湖》中,我入朝的志愿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在极端天气以及军事装备全面劣势的情况下,重创了美军头号王牌陆战1师。而创造这一战果的正是三野的绝对主力,原先想用于收复宝岛的王牌“9兵团”。要知道三野中最能打的2个军20和27军都隶属于9兵团,都曾经隶属于华东战神粟裕大将的麾下。
由此可见9兵团的战斗力有多强。
《长津湖》出征的志愿军9兵团
但如果认为9兵团是当时志愿军兵团的天花板,那就错了,在抗美援朝历史上,最强的兵团还是要数当时从东野出来的13兵团。在后世我军给抗日到解放战争期间将近60多个军进行排名,能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一共也就13个军。前面说的9兵团20和27军皆属于次,但13兵团4个步兵军却有3个——38、39和40军都在里面。
那么在抗美援朝时候,这个东野王牌汇聚的13兵团到底有多强呢?
东野13兵团
纸面编制最强兵团
兵团和纵队一样,是具有我军特色叫法的集团单位,其相当于的西方的集团军-军,或者日本军-师团。在解放战争中,无论我军或者敌军都出现过兵团建制单位,国军先后出现23个,而我军是20个,兵团一般下辖几个作战军和直属特种兵单位(炮兵、工程兵、辎重兵和装甲兵等),一般人数在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
在了解兵团的大概定义之后,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一起来看一下当时13兵团战力有多恐怖。
国军最精锐的廖耀湘兵团,才十几万人
其一,是人数上。
一般兵团人数到了十几万人就封顶了,比如的淮海的黄维、黄百韬和邱清泉这些主力兵团都是十万人出头,人数少一点的李弥等兵团也就5-6万人。而组成13兵团的4个军,加上直属部队足足有25万人,在人数规模上是普通兵团的2-4倍。
在观察敌情的志愿军部队
这4个步兵军都是东野的主力大编制军,一个军下辖3个主力师,每个师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其中38军入朝人数44000人、39军人数为52000人,40军在海南战役后遭受损失经过补充后达到了48000人,而原来在齐齐哈尔驻屯的42军经过动员后人数达到了53000人,因此4个步兵军人数将近20万。
除了4个步兵军,兵团还直属3个队属炮兵师(怕1、2和8师)人数分别是9487人、9233和9499人加上队属1000人,除了炮兵之外还有3个汽车团、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还有兵团直属医院、通信、警卫等部队将近2万人。
浩浩荡荡入关的东野部队
其二,是在装备上。
13兵团突出了自己老部队4野的一个特点——“富”,在解放战争时,东野的装备都能碾压的国军的五大主力标准,为了入朝作战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加强。
在步兵军上,38、39 和40军都有自己的直属炮兵团,每个师都有一个集中使用的炮兵团,在步兵团下辖有中口径迫击炮的,步兵营有重机枪连,基层作战连也有迫击炮和轻机枪。这个标准基本上达到了日本精锐师团的标准。
进攻锦州的东野炮兵部队
以步兵38和39军为例,38军全军有1.4万支步枪,3300支冲锋枪,轻重机枪1030挺、轻重迫击炮373门、步兵炮38门、山野榴等压制火炮68门,而另一支以美械为主的39军则是1.1万支步枪,3600支冲锋枪1070挺轻重机枪,260门小口径迫击炮,120门重口径迫击炮,步兵炮36门、山野榴等压制火炮63门。而40军和42军除了在压制火炮上不如前面这两个军之外,剩下基本上相差不大。
东野的野炮部队
而且除了4个步兵军之外,13兵团之所以被称为最强兵团,还因为,其有当时我军的大杀器——3个队属炮兵师。
炮兵1师:其是原4野特纵原炮兵1、2、3团改编而来的25、26和27团组成的,定位为骡马拖拽炮兵拥有日式150mm火炮36门、其他日式野炮和榴弹炮72门。
炮兵2师:从4野炮纵4、5、6团改编而成为炮兵2师主要以美制榴弹炮为主,有美制155榴弹炮36门、105榴弹炮36门,日制96式150榴弹炮和100加农炮36门,因为以美制和日制重炮为主,需要汽车牵引,因此炮二师也是我军少有的机械化炮兵师。
炮8师:是新成立的部队,是从12兵团炮兵45团,13兵团炮兵46团,15兵团炮兵48团组成。全部为日式榴弹炮和野炮,合计105门,3个炮兵师在入朝时候合计火炮282门(满编应该321门,其中有一个团外调加强38军)。
进攻天津的东野炮兵(剧照)
而即使是282门大口径压制火炮,再加上的原本就属下面个军的220门75mm以上压制火炮,合计有500多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几乎等同于参加淞沪会战日军压制火炮总和,等于辽沈战役时,东野所有压制火炮的80%。
而这就是13兵团的炮兵力量。
东野进攻锦州的重炮兵部队(剧照)
远超同期国军和日军
从纸面实力的对比上看,也许是一些数据的堆积,但如果将其和同期国军以及日军最强兵团级战略单位的对比,就会发现13兵团才是“YYDS”。
先是和国军对比:以淮海战役时期的国军王牌12兵团为例,下辖第10、14、18和85军,4个美械王牌军,以每个美械王牌军18军全部满编为例(军有榴弹炮营,师有山炮营),才有美制105mm榴弹炮12门,山炮36门,其他的山野榴炮85军27门、第10军31门、重新组建的14军才23门,算上快速纵队的105mm榴弹炮营,这个黄维兵团的压制火炮不过才141门,和志愿军38和39军相当。
和13兵团相比的压制火炮比为1:4。100mm以上口径火炮比为 1:10。整体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关内国军最强兵团黄维兵团
比完国军比日军:以日本在抗战期间在中国最强的11军为例,其鼎盛时期人数有将近30万人,最高峰下辖有6个步兵师团,一个重炮旅团,一个战车联队共计二十多万人!按照当时日军的编制一个师团54门压制火炮算,日军所有的重炮也不过400门,相比较13兵团还差100门,当年在二次长沙会战过程中,阿南惟几将11军所有火炮集中使用,在部队抵达新墙河后便集中了44个大队5万人,322门火炮和迫击炮对新墙河猛攻。直接打穿新墙河防线,但如果和13兵团相比,还是相差很多而且13兵团还有大量大中口径迫击炮,如果这些数量算上去,和日军11军的火炮优势将达到2:1。
而要知道11军可是日本关内最强战力。
日军精锐第11军
当然除了纸面实力,13兵团的软实更强。
38、39和40是4野的头号王牌主力之一,加上在南方的43军,一直是4野一等一的王牌军。从土地革命创建开始,就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是一直能打也敢打的军团。在和美军作战过程中,也被认为是对比日军“更难缠”的对手。
在进行战术推演的志愿军
雨田君说
13兵团可以说是我军自兵团成立以来的编制最强战力,能战善战的4野指战员,再加上强大的队属炮兵,单实力就超过日军的王牌师团。不过即使是这样,我军依然和美军有明显差距。而就是面对这个比我军最强还强的美军,我们却打出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立国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父辈们正如吴京在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可敬而可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