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发设计到终端生产,3D打印助力汽车行业“革新工艺、降本增效”!
发布于 2021-01-14 17:36
全球3D打印正火热,中国引进3D打印技术较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33.6亿元,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预测将达到近50亿元,预计2020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达221亿美元。
随着3D打印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与深入。据2019年全球3D打印应用领域统计,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疗、消费品、电力/能源等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占比16%,排名第一。
2019年全球3D打印应用领域占比统计
聚焦汽车行业,我们可以发现汽车生产商主要使用该技术进行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终端产品生产,根据市场应用反馈,3D打印优势明显。
①
在新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相比于传统手段,3D打印技术具备快速成形的显著优势,运用快速成形技术可在产品设计早期即验证出产品外观、结构或功能的可行性,根据验证结果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②
在终端产品的生产上,3D打印免去了传统工艺冗长且昂贵的开模过程,可快速打印任意异形结构、复杂造型产品,并根据产品类型进行一体打印或集成打印,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减少制造工序、产品精度和性能兼佳等明显优势。
不得不说,3D打印的介入恰好克服了汽车零部件传统生产工艺的不足。
纵观当下,保时捷、宝马、奔驰、福特、本田、丰田以及最近大热的特斯拉等诸多汽车品牌,都已开始或多或少使用3D打印助力制造,3D打印技术已然成为革新和引领传统制造业的核心关键词。
3D打印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场景
作为致力于推动3D打印全行业应用的专业3D打印应用服务提供商,云铸三维已合作上汽集团、通用公司等多家汽车公司,通过多工艺、多材料的产能优势及丰富的3D打印实践经验助力车企提高制造工艺,帮助客户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如:某汽车客户对零部件有着较高的功能性检测需求,传统工艺难以提供对应材料进行匹配的测试模拟或加工无法一次成型,云铸采用整体强度、韧性、抗冲击性能均优的尼龙材料一体打印方案,最大化满足了该客户需求。
又如:某汽车客户构思在不改变产品性能的情况下生产出重量更轻的零部件以提高燃油效率,与云铸三维合作后,通过3D打印技术数据处理的便捷性和对复杂结构的强把控度,对零部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了轻量化制造。
云铸三维汽车行业服务案例
汽车零部件外观验证
汽车零部件结构/性能验证
汽车转向连接件轻量化设计
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了汽车零部件的快速升级换代,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生产商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工艺,走向了更个性化、智能化制造时代。目前,3D打印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进行大批量制造,但对于小批量生产而言,它更具成本效益,也能确保客户获得最佳性能和最快的交付时间。
如有汽车相关打印服务与设备业务需求,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的需要,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