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教体要闻】办好有温度的教育(三)—临朐县教体局:“双减”落地 课后服务让教育更暖心

发布于 2021-10-11 17:32

为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等难题,临朐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由单纯的托管看管不断转型升级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特别今年以来,课后服务作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县教体局以“学校用心、教师贴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为工作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问题导向,规范服务有方向。今年出台3个文件,就课后服务范围、时间、课程、评价等作出明确要求,纵深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划定8条服务底线,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收费管理、规范办学等,让学校有章可循。

二是全员服务,爱心护航有保障。自今年春季开始,推动延时服务向初中延伸。目前,全县98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小学生参与者达5.6万人,初中生参与者达2.1万,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今年暑期设立暑期托管服务学校37处,参与服务学生达2990人次,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是宣传到位,家校携手有成效。通过线上线下多方式宣传课后服务,提高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学校发放告家长书、意见征询表、报名回执单等,课后延时时间、任课教师和延时课程进课表,做到学校课后服务方案100%知晓。本着自愿原则,凡是有服务需求的学生,其需求意愿100%得到满足。

四是点面结合,延时服务有策略。受办学条件、服务半径、办学规模等制约,延时服务难以用一种模式推进,工作中在“一校一案、应纳尽纳”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教师+社团”“值班教师+看管”“教师妈妈+关爱”三种课后服务模式,打造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参与的延时服务教育体系。

五是兴趣出发,拓展课程有品质。坚持系统提质、“五育融合”,将课后延时服务与作业、睡眠、体质、读物、手机等“五项管理”紧密结合;构建“一校一模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体系,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发延时服务课程共230余项,其中学科类62项、阅读类24项、综合实践类37项、艺术素养与健康89项、传统文化等其他类18项,延时服务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