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设计茶席吗?
发布于 2021-10-11 21:34
“只要有茶,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快活的。”—— 林语堂
“茶席”从狭义来说,是指“泡茶席”,即是泡茶时,摆放茶具的桌面;从广义来说,泡茶席、茶室、茶屋等都包括在“茶席”之中,即是在品茶时营造出优雅、清净的空间。
茶席一词是近代才出现的,在古代茶文化史料中,并没有茶席一词。但是,古人们对茶的追求却一直未曾停步。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
▲榻榻米和香炉
▲中式茶具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位置。如是以书法为主的字画,应选在进门一眼就能看见的墙面上,也可以在主宜的正上方。
茶席插花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它还需营造一种禅意。宋代文人四艺为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如今这四艺也是茶会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元素。时常练习插花,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对审美的培养和提升也有莫大的帮助。
“花人要习练发现美的双眼,平日可到花鸟水族市场,多留意造型独特的枯木,进山游玩时,要懂得捡拾可供创作的枯木、苔藓与老藤,收集生长着菌类的石头和树皮,用于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围。”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在茶席插花中,有人为加工过的美,有自然之美,有随意型的美。顺应自然,是茶席插花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选材上,也应以古朴自然为主。
装饰
中式茶室在装饰上通常会用到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明清制式的圈椅、中国独有的水墨画,并且很多茶室会添置民俗乐器。
光影是对意境的最好表达,将千篇一律的布艺窗帘换成通透自然的竹帘,阳光照射又不辣眼,在焦躁的炎夏,品一杯清茶,将烦恼一饮而尽。
▲竹帘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一席竹帘过滤掉骄阳的刺眼,留下影影绰绰的柔光,将小茶室衬托得格外温馨。
日落时分拉起竹帘,让枝影打在墙面,不喧不扬,静由心生。
▲感受光影的变化
想在夜间更好地烘托氛围,可以选用局部间接照明的方式,让茶室空间产生朦胧的层次感。4000-5000K的灯光色温,最接近日光,不过白也不发黄。
灯光组合方面,既可以用古朴的吊灯,又可以搭配简约的射灯,看似不经意倾泄下来的光线都有各自的味道,亦真亦幻婉约朦胧。
▲多个间接照明光源
茶室的打造更注重心境和自然环境的契合。古代人大多喜欢将茶席设在松柳泉石之畔,一席、一炉、一茶壶,孤身或三五人小聚都可以,或者是在寺院庐舍里,窗外面对着竹林芭蕉,然后饮茶听雨。
受儒家传统中庸之道影响,中式茶室造型上讲究对称,淡泊自然,营造一种平淡、纯粹和含蓄的生活境界,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木材、竹、麻这些自然材料为主,以此模糊人文和自然的界限,去除杂念凝思静想。
一处茶几,几张木椅,淡雅的色彩洗练的线条,在家具陈设上删繁取简,不求满不求全,而讲求留白。简单朴素与不落俗套,打造出富有格调而不显压抑的氛围。
▲对称且简约
自然的物件,自然的材质、自然的颜色,一切都以自然的美态,隐露出繁杂城市里少有的格调。实木茶桌的肌理和质感,细腻入微地刻画时光的温润与澄静。
▲温润儒雅
一壶一茶海,一浸一冲泡,一方雅致的茶席配上别致的茶具,好茶必须选用好茶器,方能冲泡出郁相甘醇的茶汤。
茶是生长在深山幽谷间的珍木灵芽,其天赋秉性与禅宗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从宋代到明清,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常去寺庙中喝茶,和寺庙高僧也都是朋友。延续到现代,我们在茶席上也会经常见到小僧人一类的禅意摆件。
▲禅茶一味
当然,也有很多新时代的设计师在保留中式茶道思想的基础上,将现代的设计语言用在茶具上,对茶具进行重新演绎。
▲另一种韵味
席坐煮茗,品味茶香,或听雨或赏雪,或沐浴午后阳光,偷得浮生半日闲。
茶具、器物、盆景、水墨画,是茶室的四雅。
木、竹、藤、石...以田园诗意的眼光,将诸君请入茶室,按照当下的心情和喜好摆放。
一盆有意境的盆栽,就能传达中式的意境,无需过分装饰。
枯黄的文竹搭配陶盆,寥寥数笔文雅大方,不让传统感觉过于强烈。
盆栽不一定要选很传统的盆栽花木,如黑松、罗汉松等。文竹、红枫、鸡爪槭等简单的小景或插花就可以。适当点缀北欧风常见的琴叶榕、鹤望兰,能够中和整体感觉,减轻传统的厚重感。
自然界中的花草林木,其所现之形姿对文人产生了吸引,古贤们就会将它邀入园内、伴于斋中、请至案上。而茶室是一个养性之所,而养性又必有花草,在这种氛围之下,适合一些相对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来营造一种意境。
从山野到案头,菖蒲延续着我们对自然的向往。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喜欢,从未间断。这抹青翠的身影,立在书桌一隅,不言不语,却占据着中国人心中,最不可或缺的精神角落。《浮生六记》里头芸娘就将菖蒲子放在炭上,然后拿米汤养,成盘后放在案上赏玩。
蒲香亦如茶香清新,古人云:“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维以观德。菖蒲的味道清新,有种乡野之气,吸入腹中不觉一阵清气上扬。
要说这最符合茶境的,非竹子莫属。历代的诗文中对竹下品茗设席的描写特别多:唐代王维“茶香绕竹丛”;宋代陆游“手挚风炉竹下来”;元代马祖常“竹下茶瓯晚步”;明代高启“竹间风吹煮茗香”等等。而且,竹子也多用来做茶具,自有一番雅意,竹与茶凑在一起,可谓相得益彰。
布置建议:在自家茶室种真竹子不太现实,可以考虑用仿真竹子代替,做个景观墙。或折一竹枝插在花瓶中,均能应景。当然,有小院子的土豪请忽略此建议,想咋种就咋种。
莲花向来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清雅的香气能给人带来平和之感,与茶境有相通之意。乾隆曾在《荷露烹茶》写到“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虽是描写煮茶用水的精妙,但也暗含了二者气质上的契合。现在,很多茶杯、盖碗上也会画上莲花之形。茶香伴着莲花香,自然别有一番境界。
布置建议:建议选取颜色多样的碗莲,方便养护,还可根据不同茶室风格搭配不同颜色。既符合茶境,又能装点整个茶室,让品茶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色有味,当真是品茗佳伴。
在竹之外,古代文人们也乐于在松下煮茶。有一说法是松与僧谐音,这为其赋予了更多的禅意元素。唐人王建“煮茶傍寒松”;宋人苏轼也在《汲江煎茶》写到“松风忽作泻时声”;元人倪云林“两株松下煮春茶”。在松下烹茶品茗,林风清扬,不冷不热,宜静宜安,却是聊天会友、参禅悟道的极好环境。
布置建议:松树本不是室内植物,若要松禅之境,摆几盆造型别致的松树盆景即可。虽不及诗中境界,但也算是应景了。
除了纯绿色植物,也可选择花来相伴。从审美的角度看,花不仅能带来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还独具韵味,明人曹臣在《舌华录》中写“花令人韵”,就是说花韵是一种极具艺术化的气质之美。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花不可太艳丽、浓郁,会影响到对茶的品饮。
不做过多的装饰,刻意留下一些未竟之处,剩下的就交由想象力来加以弥补。
一盏古风吊灯,一张白纸扇,简单朴素。
一幅山水画,或者一幅能传递心境的字画,让一切回归久违的宁静与平和。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素雅简淡的茶室,最能抚慰一颗渴望安静的心,即使身体困于一隅,精神却能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万物终归宁静,心静了,便能泰然面对一切。
现代生活虽然不能完全避开车马喧嚣,但我们可以在心中修篱种菊,将对生活的理解和成长都渗透在对茶一日一省的世界里,在这一隅之间调整心态,重新出发面对生活的挑战。
泽青茶道优选茶店:甄选中国四大产区名茶、全球五大生产产地高山茶园的安全健康有机的茶叶。精选质地优质的茶具、茶盘、茶杯;银壶、铁壶、铜壶、紫砂壶;实木家具、茶禅服。欢迎朋友线上浏览,并踊跃采购。
合作 | 投稿 | 发布 请留言
转载 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