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头这位大英雄,你听说过吗?
发布于 2021-10-12 00:36
何瑞珍,男,1919年12月出生于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木院村。
1937年,何瑞珍在国立中山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休假在家期间,他组织同学和进步青年到观珠、大衙、林头、羊角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教唱抗日歌曲,张贴抗日标语。他常向广东南路抗日救亡的刊物《南声日报》投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宣传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抗日。为此,他与《南声日报》社长兼主编的陈信材(中共南路特委委员)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9年3月,周楠(任书记)到南路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中共高雷工委。何瑞珍跟随周楠,从事文书、方言(黎话)翻译、保卫等工作。3月底,何瑞珍随同陆新(陆瑜)来到家乡电白县电师附小(现霞洞中学前身),传达中共高雷工委决定,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电白县中心支部委员会(当时中共电白县组织的领导机构),由黄秋耘担任支部书记,袁惠慈、麦逢德为支委。
陆新向中心支部委员会传达了高雷工委对电白工作的指示:一是要到山区调查访问,了解当地地形,发动群众,掌握社会情况,准备开展游击战争;二是调査大革命时期保留下来的革命力量(主要是农民运动方面)和民间武器的情况;三是做好县游击守备区指挥部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至此,中共电白县组织在中断10多年后又恢复重建了起来,领导着电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此后,按照组织安排,何瑞珍继续留在电白,跟随黄秋耘、袁惠慈进入那霍茶山、高州云潭、阳春八甲一带山区开展革命活动,为建立游击根据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39年6月,广东省十一区游击队司令兼七区行政专员张炎与白崇禧的特使李琪到电白视察抗日救亡工作,黄秋耘、何瑞珍、叶春陪同视察,霞洞镇(时为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军民2万多人在汉人坡召开盛大欢迎会,声势很大,秩序井然。张炎一贯拥护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在中共南路党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各种抗日团体,何瑞珍、袁惠慈也在霞洞马路头等地组织成立“抗日锄奸队”、“抗战服务队”。
1940年2月,南路特委恢复,周楠任书记。统一领导原高(州)雷(州)工委及原合浦中心县委下属党组织。何瑞珍被组织派到南路特委委员陈信材身边,协助陈信材在吴川和廉江与吴川边区先后建立了抗日联防区、抗日联防队。这些武装力量后来成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川和廉吴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倾注了何瑞珍不少的心血,何瑞珍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为南路党组织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41年至1942年,何瑞珍机智地通过敌人的层层检查,多次到吴川、信宜、高州、电白等地,将当地党组织的筹款送往广州湾交给赵世尧在广州湾创办《青年导报》和《南路青年》等抗日报刊。
1943年春,日军攻击雷州半岛,根据中共南路特委的安排,何瑞珍两次协助在西营工作的一些党组织负责人,穿过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安全撤到陈信材的家乡廉江白鸽港村。
1945年2月,国民党集中兵力进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黄景文领导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支队与兄弟部队组队西征,陈信材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敌工科长,何瑞珍任敌工科侦察员。1945年5月,何瑞珍负责押送多批抗战物资到黄洞、粤北等地,支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他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想尽一切办法应对沿途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盘查,完成了押送任务。
1946年初,为抓住国共两党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公布的有利时机,促使南路国民党当局接受停战,实现和平,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楠派陈信材为代表,何瑞珍为助手,与国民党桂南区总指挥官邓龙光的代表谈判。谈判地点设在湛江市郊的丰厚村。事前何瑞珍搜集了大量对方“清乡”是破坏停战的协定的证据。谈判中,陈信材根据确凿证据,斥责国民党军进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残酷扫荡游击区,屠杀抗日有功人员和群众的种种事实,要求国民党方面切实执行停战协定,停止对人民武装的一切军事行动。但是,邓龙光的代表拒绝接受这些正当的要求。双方谈判进行了八天,但国民党代表拒不认错。
1947年,何瑞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先在供给处负责财粮供给工作,他走遍了高雷各地筹措资金粮食,使部队的粮食供应从没中断。担任供给处财经接管委员会成员后,先后参加广东及广西两省沿海地区各盐场的接管工作。每接管一处盐场,何瑞珍便招募回逃离的盐场工人,使盐场很快恢复了生产。
1949年9月1日,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二支队第四团和第六团二营解放了龙塘,9月上旬,第二支队第六团二营解放了徐闻北区。9月中旬,徐城外围的国民党武装基本被扫清后,何瑞珍被派往高雷盐场管理处任苞西所主任(场长)。苞西盐场与海南海口、临高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50年1月,何瑞珍领导盐场干部职工全力支援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一是集中全力筹集海南作战必须的各种器材、船只、燃料;二是抽调盐场技工协助装修渡海船只;三是协助训练指战员们识风向、辨潮汐,会摇橹、划桨、拉帆、掌舵等驾船技术。海南解放后,又投入到协助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解放战役善后委员会赴徐县区的善后工作中去。
高雷地区是我省重要盐场,但又是近代中国私盐盛行的地区,走私行为严重损害了作为新中国财政岁入支柱之一的盐税。1951年6月,两广高雷盐场管理处派何瑞珍到电白、吴川等地检查布置截缉私盐工作。何瑞珍在沿途各盐场及港口作了深入调查摸底,发现私盐种类多样化,但走私之盐以洋盐居多,产自越南,运到港澳转运广东省各地,也有由越南海防运入粤西者。走私船只名目繁多,有轮船、拖渡之夹带者,有渔船、帆船之贩运者。他亲自到电白、吴川后,举办缉私学习班,率领缉私队在沿海各处及两地港口截缉私盐。至当年11月,查处、没收私盐船只12艘,并把走私人员移交公安机关从严查办。至1951年底,广东地区盛行的走私海盐现象基本肃清。
1952年至1969年,何瑞珍先后担任两广高雷盐场管理处苞西盐场、新地盐场主任(场长)。1969年10月,何瑞珍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今日电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