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病媛……她们该被嘲吗?
发布于 2021-10-12 00:38
最近离婚综艺挺火的,没想到就在某平台出现了晒着离婚证的女性,一边喊“解脱”一边带货。
以至于有媒体觉得,有的平台已经成了“媛宇宙”。
但是,动不动就把人归类为“媛”,真的有道理吗?
佛媛、病媛,怎么就和“媛”扯上关系?
在这场网络新词的风波里,最先出现的,是“佛媛”。
带起新风潮的第一人,已经无从考证,但这些被称为“佛媛”的女孩,却有这么几个特征。
她们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抄写经书、去寺庙拜佛的照片,大量的照片里不仅有旗袍、念珠、茶杯这些常见的中式风要素,还会通过名牌包、豪车等小背景暗示自己有钱。
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认为的佛媛风穿搭,并且带上tag,给其他想要模仿的女孩子提供OOTD借鉴。
同时分享自己认为相当出片的打卡地,于是很多人都有了这种发着“佛光”的同款打卡照。
还有一小部分人,在获得流量红利之后开始了售卖代购的生意,比如念珠、平安锁或者茶叶这一类的东西。
不过在事情发酵后,其中一位被冠上佛媛称号、并被平台封号的女生出来澄清,所谓的代购买茶叶只是因为太多粉丝问,所以她帮粉丝代买了一次,并没有长期以此“捞钱”。
还有一位被指责在不允许拍照的寺庙随意拍照的女孩,也澄清了自己的照片来源,并不是在寺庙拍摄,而是在中式风格的酒店拍摄。
对部分盗图还随意指责的评论,她就觉得非常无语。
在“佛媛风”越来越走上风口浪尖的时候,“病媛”一词的出现,则是彻底将这场关于“造媛”的网络风波推向高潮。
一位网红博主在微博发出了自己的维权声明,她发现自己之前分享的住院经历照片被大肆传播,成为一部分人口中的“病媛”。
这让她感到非常生气和无奈,于是她选择站出来维权,同时带起来了“我不是病媛”的热搜话题,里面有好几位和她一样的女生,在话题下对自己热传的照片进行澄清。
然而这场“造媛”行动远没有停止。
在几个热门平台搜索“佛媛”,相关的账号和内容已经被封禁和隐藏,还出现了平台的提示。
但关于“媛”的词还在源源不断出现,放置在滑雪场景里的女生被叫做“雪媛”,因为支教而走红的龙某,则因为一些网友质疑“炒作”而被叫“支教媛”。
越来越多的“x 媛”成为新词,但背后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污名化命名的单线逻辑,仍让人感受到无语。
被刻奇化的生活日常
与之前pdd名媛舆论一边倒的嘲讽相比,这一次有了更多的声音,也有更多普通女孩出来表示自己受到了无妄之灾。
这是因为,“佛媛、病媛”背后的矛盾,并不只是虚荣与流量,还有日常与刻奇之间的矛盾。
对很多普通女孩子来说,记录生活日常并发到社交平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生病的时候打扮精致一点,希望自己看起来不憔悴,并不是什么要上纲上线被批评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女孩,她们希望自己的日常活动显得更具有仪式感,所以吃到一顿好吃的饭,新练习了什么书法,或者是讲究地体验了一次茶道,她们会选择记录和分享,这都很正常。
但问题在于,有一部分网红,正在把这种日常生活变得刻奇化和媚俗化。
拜佛抄经很正常,但穿着凸显曲线的衣服、凹着妖娆的姿势摆拍,就让整件事变了味道。
当拜佛有了推崇的“佛媛风”穿搭,有了网红认可的精致打卡地,还有了被广泛用在文案里的“当一天佛媛撞一天钟”……
一件本来属于日常生活范畴的事件,因为这些变味了的推广,变成了一种新的潮流风格,它脱离了日常的语境,变成了另一种值得在社交平台大书特书的“特别”。
抄经不是为了抄经、分享不是为了分享,日常也就变得不再是日常,日常氛围下的媚俗因为有了冲突,也就有了更大的热度。
而那几位被误伤骂病媛的女孩,除了文化氛围的恶意,也是因为在她们之前,有一部分的网红妆容精致地在不合时宜的场合,为自己的三无产品带货。有报道显示,确实有一部分“佛媛“在售卖平安锁、手链配饰,低价产品谎称”开过光“便卖到几百上千。
来源:新京报
她们用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精致成为自己带货的利器,也让这风波波及了其他女孩。
她们追求有别于普通日常的“精致”,而不在乎这精致是否充满着媚俗的意味。
也正是这一部分网红的所作所为,她们本身拥有比普通人更大的流量,自然也带起潮流下的暗涌。
而这暗涌的承受者不只是她们,也把很多普通女孩卷进其中。在“佛媛”成为贬义词之前,分享抄经喝茶不会被人打上“做作刻意”的标签,这是流量时代对普通人的一种不公。
网络造“媛”固然是一场充满恶意的群体狂欢,但走到这一步,那些将日常变得刻奇和媚俗的网红,每一个人都在添砖加瓦。
流量时代,潮流来得太快也去得太快,“佛媛”的争议只是一时,但这个词留下的伤害与烙印对普通女孩来说,是她们日常生活里难以被抹去的一笔。
这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网红潮流的代价。
普通人就不可以摆拍打卡了吗?
不过在我看来,所谓“佛媛”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只是一种关于虚荣的“新款皮肤”。
大家一定还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拼团名媛”现象,网红小姐姐们团购高级酒店的下午茶、自助餐,轮流拍照,让自己在网络空间过上“上流”的生活。
太阳底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在“佛媛”火爆之前,还有许多没有被聚光灯照到的其它皮肤,“高尔夫”、“游艇”、“米其林餐厅”……都存在过,只是没有被人用专门词汇总结出来。
除了直接炫富以外,也有文艺卦的“画展”、“沙龙”、“音乐会”,都有“名媛”打卡的身影……
其实无论是豪车游艇高级自助餐,还是画展音乐会,本身都没有问题,正如抄佛经、练字、拜佛这些行为本身没有错一样。人们反感的是以这些原本高雅、富贵的元素为装饰,营造自己身处“上流社会”或者“文化圈”的假象。
关于“佛媛”的报道迅速爆火,正是因为“佛媛”所讽刺的群体广泛存在,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矛盾之处在于,从逻辑上说,你并不认识网图中的女孩,她是不是真信徒无从得知——
可从经验上看,你知道有一类抄经拜佛女孩子并不是真信佛,而是作为网红为了提身价或者方便带货装出一副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的样子……相信大部分的转发也并非主观恶意,而是出于对这种虚荣矫饰的厌恶。
这一次的“XX媛”事件中,许多人选择了感性发泄,而不是理性验证。
后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网批判“佛媛”的时候有“误杀”真书法爱好者的现象,有关“病媛”的批判更是呈现明显的扩大化倾向。这其实,是舆论应该从事件中汲取教训的地方——
对某一些事可以批判,但切忌扩大化,尤其不可以按图索骥进行个人化的“网络追杀”。
说到底,人们讨厌的是表里不一、借助某些特定元素自抬身价的虚荣行为。错的是虚荣和欺骗,并不是抄经祈福,不应该去攻击普通人的爱好和仪式感,更不应该出现群体性的污名化。
E姐结语:
凡人皆有虚荣心,网红们借助各种不同的元素,奢侈品包包、自助餐、佛经……无非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更高雅富贵一些,通过“仪式感”制造出某种“高级感”来。
舆论嘲讽他们,是因为他们只贴上了“高级”的标签,却没有对应这些标签的内涵。
可实际上,这些标签之所以有用,正是因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这些标签在运行。
如果说“佛媛”低级,那么为“佛媛”买单的那些人,难道就高级么?那些买假劳力士、租豪车、游艇行骗的伪富豪,那些摇头晃脑的假大师……也都是遵循同一套逻辑定制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诚然,舆论所谓“猎媛运动”是不公平的,就像“妈宝有男有女,就统称妈宝男”一样。但我认为,在“猎媛运动”发生之前,首先是那些伪装“高级”的男男女女在狩猎被思维惯性支配的普罗大众。
只有一部分人会思考“为什么他的法拉利车牌和上个月看的某博主一样”。
所以那些虚荣的皮肤确实有用,网红们靠“皮肤”拿到了流量、赚到了钱……批评这种伪装的“高级”没有错,但不该把普通人卷入其中,也不该出现“性别狩猎”。
“XX媛”事件所揭示的,依然是老问题。伪装成精致而有思想的样子就能赚到钱,在过去的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是如此,只不过网络和图像技术降低了这类行为的门槛、扩大了“诈骗”的受众。
很有意思,人们对佛媛们的愤怒,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智慧”恰好可以拆穿他们的伪装——
换句话说,我们讽刺,同样是因为自觉优越。要是他们选择的元素再高大上一点,譬如德文原版的《资本论》,不留明显的破绽,我们还愤怒么?
数千年如一日,热衷于相互制造蔑视的阶梯,拉开身份的级差。如果人们的觉悟仅止于此,那么问题永远无解。
打断鄙视链,从来不是靠交换位置,而是靠真正的相互尊重。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如何看待各种媛?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
不要忘了她啊!
推荐阅读:
网红互撕,算占用公共资源吗?
TVB处境剧,追热点比我还快!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理智的河马君&甜辣酱
责编:小椒、甜辣酱 美编:树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