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中的“酒体”到底是一个什么鬼?

发布于 2021-10-12 05:47


酒体是葡萄酒中众多词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甚至不懂葡萄酒的人也都或多或少的看到过这个词,有人觉得这是形容颜色的,很多酒评里都有“酒体呈宝石红色”的描述,这句话从中文的角度来讲没毛病,但从葡萄酒中代表酒体都单词“body”的翻译来说,就有失偏颇。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葡萄酒中的酒体的问题。

接着上面的话题说,为什么说“酒体呈宝石红色”这句话从中文的角度讲没毛病,但从译文的角度讲有问题呢?

中文博大精深,每个词汇都有很多种意思,我们说一个人身体真黑、真白、真埋汰,这都是没毛病,但具体到英文词汇中代表身体的单词body的翻译,特别是在形容葡萄酒的时候,就出现了歧义,body的意思是身体、形体,形容葡萄酒的时候就是说的是葡萄酒的形体。我们直白点说,在外文里,这个词当作形容词的时候,是形容重量的,重量用形体来说,就是胖瘦。

专业一些的文章,会称葡萄酒的酒体是形容葡萄酒的重量,之后就开始说别的,看文章的人就会懵逼,无法把嘴里的葡萄酒跟重量联系起来,食物或者饮料的轻重是个什么意思?脑袋木一些的朋友估计会非常非常费解,但通过我上面对于胖瘦的描述,你可能就会猜到一些端倪。

我们对于饮料的重量,如何用口腔来感知?

其实这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它看起来很复杂。

我们想一想,喝油和喝水,哪个重哪个轻?你会很直接的说,油重水轻。脑筋快一些的朋友马上想到,这种轻重其实就是浓淡对了,酒体是形容葡萄酒的重量的,我们感知葡萄酒的轻重,其实就是感知浓淡。酒体重,就是浓,酒体轻,就是淡。

影响我们对于葡萄酒浓淡的感受的核心元素其实是酒精含量的多少。这也是为什么高度白酒喝起来感觉比低度白酒浓的原因。当然,残糖可溶性物质对酒体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如酒精重要而已。

科学点说,分子越长、易形成氢键的物质就会表现得粘稠,水分子虽然很容形成氢键,但可惜它的分子很小,比较腼腆,很难和其他分子粘在一起,而酒精中的乙醇是大分子,更流氓一些,容易跟其他分子结合,所以,酒精就显得比水更粘稠。

一般来说,酒精度高的葡萄酒相对酒体重,酒精度低的葡萄酒相对酒体轻。

酒精度低于12.5%vol的葡萄酒,酒体大多轻盈;酒精度在12.5-13.5%vol之间的葡萄酒(大部分葡萄酒都在这个范畴里),酒体就是中等的,也就是不轻不重刚刚好;酒精度高于13.5%vol的葡萄酒,一般就算酒体重了。

另外,酸度也能让我们的感觉到酒体的浓淡,酸度越高,酒体就会显得轻一些。

还有葡萄酒在饮用时候的温度对于酒体的轻重也有影响,温度越高,酒体越轻。

所以,我们也不要盲目的看着酒精度,不经品尝就断定一款酒的酒体轻重,万一酸度高呢?而就算酸度高,万一残糖高影响了酸度呢?万一热乎的时候你有错觉呢?

别急,别懵,我只是想说,判断一款葡萄酒的酒体轻重,我们还是要全方面的了解所有的信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尝一尝,认真去体会。

但是,轻重或者浓淡首先是一个相对的形容词,我们判断一个东西轻,首先要知道跟它对比的东西重,反过头再来判断轻,最佳的办法是找到一个不轻不重的中间值,一个标准,我们才能更好的判断轻重。同时,除了对比,类比也是一个办法,就是我们用其他类别的东西的轻重来类比我们要去做比较东西的轻重。

对于葡萄酒来说,很多人提供了类比的办法,最常见的是牛奶,用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和奶油来类比轻酒体、中酒体和重酒体,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差异哪个能准确的说出来呢?显然不算很多。

我推荐一个类比的办法,就是果汁,普通果汁(一般是果汁加水调配而成)、100%果汁和浓缩果汁。这个相对牛奶更形象一些,具体的对比,大家就自己去感受吧。



苏荷酒业的秘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