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1)

发布于 2021-10-12 07:07

前言

一共81章,每一章从不同的角度讲了一个中医养生知识。这就是我即将开始给大家解读的《黄帝内经·素问》。

那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从第一章《上古天真论》讲起......

什么是上古天真论呢?对于中国古代的划分说法不一,但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古代分为五个阶段:

1.远古时期:从盘古开天地到伏羲女娲时期 2.太古时期:三皇五帝时期 3.上古时期:夏商周时期 4.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5.近古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所以《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上古,应该是指远古时期。

天真的意思是天然的未被污染及开化的。我们一般用天真形容小孩子,因为他们最单纯,最具自然的天性。

道德经里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道法自然”,说的就是宇宙间“天、地、人”都要遵循的大道就是世间万物原本的样子。

那么上古天真就是指尚未完全开化的远古时期未被污染,最接近原本的样子。

相对而言,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会离天真越来越远。

当你听到别人说“你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天真?”时,你离真正“天真”就已经很远了。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相传黄帝是有熊国的首领少典之子,他“生而神灵”,这里的神灵并非只是聪明这么简单,“神”是指有非凡的能力,“灵”则原意是指能沟通天地跳舞降神的巫。这两个字连用说明生来不仅聪慧且有异于常人的能力。

什么能力呢?

“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弱而能言”古语里“弱”指三岁以下,“言”指能言善辩,特别会说话。不到三岁就特别能言善变。

“幼而徇齐”,古语里“幼”指十岁以下,“徇齐”指疾速,非常快,这里引申为“敏慧”。不到十岁思维却非常敏捷。

“长而敦敏”,古语里“长”指十六岁以下,“敦”敦厚老实。“敏”本意指敏捷,做事情比较快,这里引申为勤勉努力。不到十六岁时已经拥有了敦厚勤勉的品质。

“成而登天”古语里“长”指十六岁以上,“登天”这里指登天子之位。成年时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以上这24个字,为唐代中期医学家王冰依照《大戴记·五帝德篇》里的内容所写,言简意赅的讲述了黄帝的生平。

 

译文:相传黄帝是有熊国的首领少典之子,他生来不仅聪慧且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不到三岁就特别能言善变,不到十岁思维就非常敏捷,不到十六岁时已经拥有了敦厚勤勉的品质,成年时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天,黄帝问天师岐伯:我听说远古时期的人,“春秋皆度百岁”这里的“春秋”是指人的年岁,比如我们说春秋鼎盛,就是一个人正当年。

远古时期的人年龄都过百岁,但动作却不显得衰老;现在的人,年过半百,就动作显得衰老了。这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将失之耶?”这个“之”指代的是“养生的方法”。是因为人们不再注意养生的方法造成的呢?

 

译文:黄帝问天师岐伯:我听说远古时期的人年龄都能过百岁,但动作却不显得衰老;现在的人,年过半百,就动作显得衰老了。这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们不再注意养生的方法造成的呢?

 

原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回答:远古时期的人,大都懂得养生之道。其知“道”者这个“道”指天道,修养之道,亦指养生的方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法于阴阳”“法”为效法,取法。“阴阳”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

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是说明天地之间的混沌状态是以化生了阴阳二气之后才开始万物化生的过程。

所以修养之道的根本是要效法阴阳之法则,天地之常道。

“和于术数”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

术数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概念运行诸如风水堪舆,奇门遁甲,八字星象等方术,在文中泛指一切养生的方法。故“和于术数”是指懂得调养精气的一些养生方法。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气将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成为人体化生气、血、津液的原料。如果饮食没有节制,脾失健运,则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容易生病。

中医养生中起居也有四季之不同:夏三月和春三月是“夜卧早起”,秋三月是“早卧早起”,冬三月是“早卧晚起”。

不妄作劳的“劳”,这里说的是“房劳”又称“肾劳”,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女子早孕多产。都会耗伤肾精、肾气,撼动根本。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讲神依附于形体而存在,形存则神存,形亡则神灭。形指外形,神指力量,所以“形神合一”是说一个人很健康。

自然界给人类设定的天年是120岁,60年为一个甲子,120岁也就是两个甲子。所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要活到120岁再离世。

而我们通常说的“夭折”并非指未成年而亡,而是指不满60岁去世。超过60岁以后才能称之为“寿”。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以酒为浆“浆指水浆”,也就是把酒当水喝的意思。

“妄”的意思是非常规的,荒谬不合理的。把荒谬不合理的作为常态。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醉酒以后肆意行房事,纵情声色,以致肾精竭尽。人体真元之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肾之气,若肾精、肾气匮乏,则真元之气无以补充则随之耗散。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意思是说,保护真元和精气,就像手持一只装满水的容器,虽满而不溢,但若行动不谨慎,则会覆水难收。

不知御神的“御”是驾驭的意思,人的情志,属于“神”的范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若不驾驭精神,七情太过则会影响五脏,因为喜、怒、忧、思、恐五志分属五脏。

追求过快的心欲,争强好胜;违背了养生的乐趣,欲速则不达;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译文:岐伯回答:远古时期的人,大都懂得养生之道。效法阴阳之法则,天地之常道,懂得调养精气的一些养生方法。饮食有一定节制,起居有一定规律,不过分操劳,形神能协调一致。竟能活到最终的自然寿命,度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酒当水喝,把荒谬不合理的作为常态。醉酒以后肆意行房事,纵情声色,以致肾精竭尽,真元之气无以补充则随之耗散。不懂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白驾驭精神的道理,只追求过快的心欲,违背了养生的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莉医生说中医
趣说中医,宣传中医文化
3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