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问别人“吃了没有?”,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1-10-12 08:34

 “吃了没有?”是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用的问候语。虽然用“吃了没有”问候别人已经被认为有些嫌“土”了,但这句话并不简单,其中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语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反映和产物,只有经常饥肠辘辘的人,才会把“吃了没有”作为口头禅。“吃了没有”,反映了中国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的生存状态。任何一个善良的人,只要仔细体会一下“吃了没有”隐含的背景状况,都应该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因为太饿,中国人形成了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每一个朝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都知道,为政之要就是鼓励农桑,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的产业。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明,根本在于中国农业的发达。自从华夏先祖在全人类中最早驯化水稻、黍、鸡、猪、水牛、蚕等等,创造了伟大的农业文明以来,农业让中国人从自然界摆脱出来、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从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包括人类社会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当然,虽然自古以来的重农政策,让中国人繁衍并有能力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但中国人一直是靠天吃饭,对自然气候无可奈何,特别是人为的土地制度也常常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因此,一句“吃了没有”,可以提醒中国政治家不忘“民以食为天”、把解决温饱问题作为治国之本、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也应该让热血青年立志为此有所作为。

因为太饿,中国人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灿烂的饮食文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以什么都敢吃著称于世界,实际上都是饥饿逼出来的。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各地人民,如何就地取材,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打造成为千奇百怪的可口美食,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克服粮食短缺的生存智慧,更体现了善于享受生活的能力。当然,只有超越温饱阶段,我们才知道更好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好自然生态,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欧美人也喜欢吃中餐

因为太饿,中国社会一直徘徊在低层次发展阶段。一句“吃了没有”,表明中国人被温饱问题绊住了前进的脚步。饿急了的人是不会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正是饥饿才使一些人良心丧于困地,才使许多人“有奶便是娘”。正因为处于最低物质需求层次,才使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感性化,我们的价值追求才比较实用化。长期低下农业生产力,使政府处于财政困难的弱政府状态,基本公共服务无法满足民众需要,导致民众国家认同度低、组织程度低,以至于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现象。“仓廪实而知礼仪”,只有超越温饱阶段,中国社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

因为太饿,直到今天,请客吃饭还是中国人基本的社交方式。求人帮忙要请客吃饭,感谢别人要请客吃饭,政府公务接待也离不开吃喝。很久以来,在许多人看来,所谓“礼仪之邦”,就是让客人大吃大喝、吃饱喝足。因为太饿,相当数量的中国人都没有一个好的吃相,或者“吧唧吧唧”地品咂,或者“咕咚咕咚”地牛饮,许多人暴饮暴食,稀里哗啦、哗里哗啦地胡吃海塞。“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本来是躲在深山老林里饥饿土匪的一种狼狈状态,却被美化为豪迈洒脱的英雄气概和平等互助的理想人生。只有超越温饱阶段,我们才能形成更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

大胃王层出不穷

因为太饿,中国人几乎把什么事情都跟吃连在一起,创造了一系列“以吃为本”的词汇,堪称语言学上的奇观,比如:吃亏、吃惊、吃定、吃苦、吃力、吃瘪、吃紧、吃醋、吃香、吃小灶、吃干饭、吃皇粮、吃官饭、吃空额、吃利息、吃回扣、吃老本、吃大户、吃软饭、吃豆腐、吃官司、吃不消、吃不准、吃一刀、吃得开、吃不开、吃批评、吃闷棍、黑吃黑、吃里扒外、吃粉笔灰、吃透精神、吃闭门羹、吃软不吃硬、吃了一耳光、吃了敌人一个团、不吃这一套、吃一堑长一智……所有这些“吃”,基本上是吃的引申义,体现了不管干什么,中国人都要用吃来解决问题、以吃来兜底的中国特色行为方式。

吃是一种社交方式

因为太饿,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没有形成好的饮食习惯,反而由此导致肥胖成为公害。在结束温饱、进入小康的时代,中国人似乎要把几千年一直不能满足的食欲彻底释放出来,许多人吃得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粘“四高”并发仍然不肯罢休。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按照我国标准,成年人(≥18岁)中超重和肥胖比率分别为34.3%和16.4%,超重/肥胖成年人已过半。超重和肥胖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一部分肿瘤)之间联系紧密,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因此,解决肥胖问题可以为中国人的群体健康,减少相关疾病负担。有专家认为,“肥胖是万恶之源”,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并大量消耗公共医疗资源。只有超越温饱阶段,才能形成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

与英语国家的“how are you”相比,虽然它也是关怀别人的生存状况的问候语,但他们的问候太抽象,而我们的问候,则是具体实在的。我们最“土”的老百姓也知道,“皇帝不差饿兵”,吃才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被称为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认为:人首先要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原来,这一伟大理论,一直挂在中国人的嘴边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互相宣讲这一伟大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因为马克思主义在重视吃的问题上满足了我们的需要!

    

中国即将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而转入“吃出健康”。在创造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将抛弃不良的饮食文化,也会继承“吃了没有”的人文传统。常言道,“饱汉不知饿汉饥”,在今天温柔富贵中出生的中国人,不应该忘记饱受饥饿折磨的祖先。我们不妨每天都互相提醒一下,用这句“土包子”语言来触碰一下彼此的神经:

“亲爱的,吃了没有?”(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