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于 2021-10-12 12:59

山西,中国人的“火炉”临汾,中国人的“老家”晋中,山西的“心脏”。山西大地,正在遭遇一场极端降雨

山西晋中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铁路双向中断。/人民视觉

据山西省气象局消息,从10月2日20时到10月6日20时,山西忻州南部、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更是突破200毫米远超往年均值。山西常年均降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间,也就是说,降雨极端地区在4天内就下了近半年的雨
10月7日,山西运城平陆县,黄河三门峡大坝开闸泄洪。/视觉中国

2021年10月7日,108国道与运稷一级路交汇口积水严重,一名交警站在积水中指挥交通,确保车辆安全有序通过积水区。图/人民视觉


也许,许多人对山西的了解停留在煤炭之上,然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山西汾河流域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从某种角度说,这里最像是中国人“老家”的模样。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的母亲河。图/图虫·创意

汾河之畔,是中国人的“老家”

展开山西地图,716千米的汾河,由北向南浩荡而下,几乎纵贯山西大半个版图,汇入黄河。
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浊清分明。摄影 / 薛俊
汾河流域的地形很特别,大体上呈现出“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如果按照古人挑选住宅时“背山面水”的眼光来看,这里几乎处处都是“风水宝地”

汾河流域地形图。太岳山脉在太行、吕梁之间,汾河之畔。 制图/Paprika

山是吕梁、太行。如果自省会太原向南望去,“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两道南北走向的磅礴山脉,在汾河两翼遥遥对峙,在古代为平原上的居民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今天则使得山西坐拥了富饶的矿产

地处吕梁山脉中段的交城县庞泉沟。摄影/刘和平

而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自晋北的汾河,一路向南纵贯大半个山西,在两山之间的黄土地带冲积出一片狭长的平原,包括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在内,皆是土壤肥沃、良田千里,极利于农业的发展。

除了山提供的天然屏障,水灌溉的平原沃野,这里还坐拥古代最精贵的——有学者认为,上古时期定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镇)的炎帝,和以郑州为大本营的黄帝,就是因为盐池的归属而爆发了阪泉之战,而战场正是在今天的运城
 
山西运城,七彩盐湖。摄影 / 薛俊

汾河之水天上来,落到人间,犹如一条缀连着明珠的绸带,串联起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在今天养育着全省近四成的人口,塑造了黄土高原上的“天府之国”。
 
因而在这片土地上,早早出现了文明的痕迹——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有不少就分布在汾河流域,仅襄汾一地,就坐拥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寺遗址”,前者上承北京猿人,下启山顶洞人,连贯了近30万年的漫长岁月。
 
陶寺遗址,最早的中国之一。图 / 图虫·创意

按照谭其骧先生的观点,古史中唐尧、虞舜、夏禹等人活动的范围主要就在山西南部,“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蒲州),“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三代贤君明主相继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孩提时代”,而汾河流域,也承载了中国的“童年记忆”,从这个维度说,她的确算是中国人的“老家”之一

小口尖底瓮,出土于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摄影/smg988,图/汇图网

然而真正使之成为无数中国人“老家”的,还是那株枝繁叶茂的大槐树
汾河流域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城池,然而却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平原面积太小了。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1万平方公里,只有关中盆地的四分之一四川盆地的二十六分之一
 
太原汾河二库群山环绕,平原较少。摄影 / 史港泽

因此当人口激增时,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山西人只能走出老家,踏上征途。间接上成就了“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也成就了晋商买卖天下的传奇。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两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人尽皆知。而随着华北人口继续迁徙,移民的后裔又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据学者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227个县(葛剑雄语)。
 
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祭祖广场,来自四方的人寻根至此。图 / 视觉中国

因而很多人问起“祖先之谜”时,得到的往往是同一个答案:“我们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搬来的。”
“白银谷”曾把控中国金融命脉
如果说大槐树移民们是出于“国家政策”,那么晋商的辉煌,则是山西人自己打拼出来的。晋商聚居的榆次、祁县、太谷、平遥等晋中县区,曾经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中心所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平遥古城,中国唯一完整古县城。摄影/焦潇翔
明清时期,山西的手工业和制造业已然初具规模,在面对“地少人多”的现状时,大批山西人开始主动走出老家,进入商海浮沉
明代,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长江流域;随着清代版图扩张,晋商们的步伐也跨过长城,迈向东三省、内外蒙古乃至俄罗斯。朔州的杀虎口作为对蒙贸易的西口,是晋商向西经商的必经之路,大名鼎鼎的“走西口”正是来源于此。
 
清朝晋商商路示意,晋中太谷是晋商商路的中心点。 制图/F50BB

晋中,因居“山西之中”,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经济中心。晋中人借此地利,逐渐发展壮大,到清代前期时成为晋商的中流砥柱。他们从汾河东岸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辈努力之后,终于将这里变为山西乃至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
由于晋商的征途太远,随身携带现金颇为不便,汇兑业应运而生,成就了响当当的“山西票号”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成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全国金融之先河,上海外滩和北京金融街都是“晚辈”
平遥日升昌票号,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摄影/秋影随风,图/图虫·创意

到晚清时期,全国票号共51家,山西“独占八斗”共有43家,位于平遥古城的就有22家之多,基本上控制全国金融命脉

随着晋中人“商业帝国版图”的扩张,一车车金银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回祁县、太谷、榆次、介休、平遥等县,一座座晋商大院在晋中拔地而起,连屋接巷,“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晋中大院分布示意。 制图/F50BB

《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帝国》等影视剧的传播,使人们在银幕上得以一窥晋商宅院建筑与晋商的生活。前两部影视剧的取景地都是祁县乔家大院,乔家是晋中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乔家大院,“在中堂”为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堂名。 图一摄影/石耀臣,图二摄影/李文博

晋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谷”

中国最多最好的古建筑在山西

悠久的文化、富庶的经济,造就了辉煌的山西古代历史,也为当今留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或许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一部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
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是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品。摄影/李平安

从数量来看,山西拥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稳居全国第一。山西目前已发现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100多座,全国仅存的3座完整唐代建筑全在山西,哪怕把不完整的都算上,山西也占据半数之多。全国五代时期建筑只有6座,山西有4座之多。元明清建筑,更是不计其数。
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群,规模宏大。摄影/龚跃贤

从质量看,山西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的模板。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关野贞曾宣称中国已无千年以上的木建筑,要看得去日本,被梁思成、林徽因发现的佛光寺,打破了这一傲慢的论断。
五台山有中国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香火依然鼎盛。而平遥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完整古县城,仿佛把时光定格在了古代。晋城、长治、运城、临汾等众多庙宇中,依然保存着中国古代各时期绚烂多彩的壁画彩塑,品质在全国首屈一指,堪称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塑像;南禅寺大殿。图/ 视觉中国;摄影/ 王牧

如果山西是一幅彩绘,那么黑色的是煤炭和醋黄色的是壶口瀑布、黄土高原红色和绿色则是遍布山西各地、红墙绿瓦的古建筑
而在这次极端降雨导致的灾害中,平遥古城的部分城墙就遭受到了坍塌风险,好在这么重要的文物有工作人员及时抢修。而更多分布在山西各地,或者村镇,或者田间地头,或者不那么“重量级”的古建筑们,还好吗?希望身处雨灾之中的山西人们都平安,我们一起渡过这个难关,加油山西!



介绍一下我的朋友地道风物,他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足迹遍布全国上千个市县,只为探究中国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样。
地道风物
行走的风物百科,看见中国每寸土地的不一样。
2024篇原创内容
风物君的1800篇原创文章,还写了啥?
“哪里的XX最好吃”风物君的主打系列,美食背后,讲述的不仅是味道。
想知道中国哪里的火锅/砂锅/肘子/骨头/早饭/土豆/米粉/牛肉......最好吃吗?
【最好吃】全部收入囊中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爱吃脑花的,和还没敢吃脑花的。
放眼全国,最解脑花风情的,莫过于最爱吃、也最会吃的四川人。可以说,脑花,才是四川真正的“省花”。
《为什么脑花,才是四川人心中的“省花”?》


哪种食物最能代表山东?也许是煎饼,但它的分布只占山东省大约1/3的地方;也许是大葱,却不是所有山东人都爱吃它。
煎饼、大葱,都没法让全体山东人达成共鸣,有一样东西可以做到
《1亿山东人,都是馒头的孩子!》

每一个陕西人,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的柿子、石榴、猕猴桃时,几乎都遭到过对方的灵魂质疑:
“啥?你们那不是黄土高坡么?咋还长水果呢?”
其实,陕西是中国水果大省——水果产量与“果篮子”山东在伯仲之间。
《没想到吧?中国水果第一大省,竟然是陕西?》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这里早早地就迈入“全球化”时代。最巅峰时,有98个国家和地区做贸易伙伴,城内有说着“超过100种语言”的各色人种。远在750年前,一张高度发达的贸易网络就已“浮出海面”。
《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为什么是泉州?》



从天下粮仓到中国厨房,从交通枢纽到商贸中心,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巨擘到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河南,不只是地理,而是各种意义上的中国C位
《中国C位,凭什么是河南?》

烧烤,从最初的烹饪方式,到现在已成为一种饮食文化。
尤其是在盛夏的夜晚,炉子里升腾的烟火气,让你总是忍不住开一瓶啤酒,点几个肉串。若要夏天过得好,一天三顿小烧烤,究竟哪的烧烤最让人欲罢不能?
《哪里的烧烤,才是宵夜之王?》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内容平台
专业是风物君的最基础要求


用最专业的摄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国风貌展现给你看
开启你的风物之旅吧
地道风物
行走的风物百科,看见中国每寸土地的不一样。
2024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