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今用:蟋蟀和享乐有什么联系?
发布于 2021-10-12 16:15
(图:源于网络)
(作者录音。点开音频,可以收听这篇文章)
大家好,我是黄静燕。我们继续来读《诗经》。
今天选择的一首诗,是《唐风•蟋蟀》。听到这个题目,我们可能会以为这首诗是要写蟋蟀这种动物。其实,《诗经》里的诗,很多都是选取首句的前两个字来作为篇名的。可以猜想,诗人创作这些诗的时候,重点是思考怎样才能把心中的那一份强烈的情感抒发出来,而不是命题作诗。
《诗经》穿越两千年而仍可震撼人心,也许原因就是在此。她记录真实的生活,所以言之有物。她抒发真挚的情感,所以动人心扉。现在的人有个错觉,以为上古的人因为没有科学知识,所以是愚昧无知的。科学知识固然可以让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清晰,但并不能让我们更有情。而人,是有情之人,所以,人的情感,人的感悟,相隔两千多年,可能也是差不多的。
《唐风•蟋蟀》这首诗不是写蟋蟀,而恰好就是写了一种永恒不变的人生感悟。全诗共三章,内容和格式都很相似。我们选读第一章。先来看翻译。
“(天冷了,)蟋蟀来到厅堂里,一年就要到尾了。现在我再不享乐(恐怕就要来不及),日月这样穿梭而过啊。不要过度地享乐,要好好考虑自己所处的位置。喜欢轻松快乐而又不过分,贤良之士提高警惕。”
这是一首诗人劝勉自己不可过度享乐的诗,或许也是劝勉别人。舒适享乐是人人都喜欢的,但是不可过度,常常要警惕自己。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yù)其莫(mù)。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tài)康,职思其居。好(hào)乐无荒,良士瞿(qú)瞿。”(《唐风•蟋蟀》第一章)
诗中,岁聿其莫,聿,是一个助词,没有实义。莫,是通假字,通“暮”。日月其除,除,是清除,指时间过去了。无已大(tài)康,大,是“太”,过分的意思。上古文本中,“大”很多时候就是“太”,要根据语境来确定。良士瞿瞿,瞿瞿,是提高警惕的意思。
虽然这首诗感觉有点说教,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劝人不要贪图享乐的最古老的诗句原文是这样的,“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读经典,知本义,文言今用。我们下期再见。
2021-10-12
作者介绍:
黄静燕,女,1983年生,广东潮州人。2007年本科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参加过国家课题研究;演过话剧;做过舞台剧编导。写诗超过15年,偶尔作散文、写剧本,享受写作。现致力于文言文精读和创意写作领域的有效教学研究。
1.文言今用:古人为什么不急着说话?(《论语》一则)
2.什么事对我们有利无弊?
3.原典细读:孔子说这件事是子贡做不到的(读《论语》)
4.这一年,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
5.文言今用:谁在月下思念心上人?
6.文言今用:看到父母做错了应该怎么办?
7.文言今用:孔子会开玩笑吗?
8.文言今用:什么是文质彬彬?
10.文言今用:是什么让人感受到了尊严与敬畏?
11.文言今用:极度思念一个人会怎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