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解读:为什么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
发布于 2021-10-12 16:3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场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大革命在全国蔓延开来。
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辛亥革命时曾说过:“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为革命之母”。
孙中山题词:华侨为革命之母(图源:侨时代杂志)
为什么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实际上,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得到了广大华侨不遗余力的支持。无论是革命组织的建立还是革命思想的传播,无论是对革命事业的资助还是对武装斗争的参与,华侨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适逢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追忆华侨与革命的故事。
1894年,孙中山写了长达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建议清政府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改良途径实现救国,但李鸿章并未接见年轻的孙中山。同年10月,孙中山赴美国檀香山,并于11月24日创立兴中会,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成立时,主要成员留下的合影。(第二排右三为孙中山)(图源:人民网)
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 多人都是华侨,包括工人宋居仁、李杞、侯艾泉和资本家孙眉、邓荫南、银行经理何宽等。兴中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这同华侨的爱国愿望完全符合,因此,得到许多爱国华侨的支持。
1895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了许多港澳同胞、华侨以及与华侨有联系的志士的热烈支持。不久,日本和越南等地的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兴中会机构。
当时美洲的洪门组织在华侨中有很大的影响,当地华侨百分之七八十加入了这个团体。孙中山为了争取洪门组织为革命效力,亲自参加这个组织,于1904年为它重订章程,规定一律称为致公堂,并且把兴中会的誓词当作致公堂的宗旨,鼓励致公堂也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在旧金山与海外侨胞合影。(图源:党史网视频截图)
到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合组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同盟会在南洋、 欧洲、 美洲等地都设有支部。它在国内因为环境的关系,不能进行公开活动,在国外华侨中却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作,特别在华侨最多的南洋,工作进展更为迅速。
1910年,同盟会在旧金山正式成立美洲支部,不久美国西部就组织了15个分会。“凡有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就是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的。
不论是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的组建、日常活动的开支,还是革命党人创办报刊宣传革命主张;不论是孙中山、黄兴等人奔走世界各地宣扬革命主张的旅费、生活费,还是历次起义的巨额军饷,大多都由海外华侨鼎立资助。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时候,在经济上就是完全靠华侨支持的。当时在檀香山,孙眉自愿捐出一部分财产充当革命的活动费。跟随孙中山回国起义的邓荫南,把他在檀香山的商店、农场全部出卖,用来充当起义军费。
洪门筹饷局。(图源:CCTV4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为进一步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旅美华侨司徒美堂力促致公堂联合同盟会成立“洪门筹饷局”,为当时国内的武装起义筹集经费。短短三个月内,共筹得美金14.4万。“洪门筹饷局”成立一年后,共筹得40余万美元,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经费来源。
海外华侨对革命的资助不胜枚举,有几点特别值得一提。
海外华侨支持革命的款项绝大部分是义捐。西贡华侨李卓锋为革命捐了巨款,以致个人的经济非常困难,因此孙中山给他 10 万元的国债券,他却把这些债券全部烧掉,表示决不希望任何酬报。
有许多华侨为了革命救国,不惜倾家荡产。华侨资本家林受之,为了革命用尽全部家产,以致子女不得不去当雇工。华侨肖竹琦为了支持黄花岗起义,也把他的田产全部出售。
1910年,槟榔屿中国同盟会南洋机关总部的“国民教育捐”收条。(图源: 海南日报)
劳动阶层的华侨很多也慷慨解囊,支持革命。越南挑水工人关唐,挑一担水只能得到一分钱,但是他把半生的积蓄 3000元也全部捐献给革命事业。
孙中山曾回忆道:“有许多人,将他们的全部财产交给我。美国费城的一个洗衣工人,在一次集会后来到我住的旅馆,塞给我一个麻袋,一声没吭就走了,袋里装着他20年的全部积蓄。”
除此之外,华侨中为数不多的大资本家也有捐献支持革命的。据统计,辛亥革命的经费和军饷基本来自华侨捐赠,捐款总数约达700~800万元。
海外华侨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参与国内革命活动,献出的不仅是思想、智慧、热情,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在革命党人组织实施的20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中,有10多次的核心骨干是海外华侨。广州黄花岗起义主要力量来自海外华侨,在殉难的黄花岗86位烈士中,华侨烈士有31位。
1895年的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参加这次起义的有跟随他由檀香山回国的邓荫南、宋居仁、侯艾泉、夏百子等华侨。1900 年 10月的惠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二次武装斗争,邓荫南、宋居仁、卢文泉等华侨也参加了。
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图源:南方日报)
最壮烈的一次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也就是黄花岗起义。这是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策划的,得到华侨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支持。许多华侨志士回国参加这次起义,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等地回来的估计就不下 500人。越南华侨以打石工人石锦泉为首,组织了敢死队回国;缅甸和荷属东印度等地的华侨也有回来参加的。
在30名左右的华侨烈士中,工人占 10多名,其余有职员、教师、记者、商人、传教士等。他们抱定牺牲的决心,有不少人还留有绝命书。新加坡印刷工人李炳辉在回国的时候写信给他的母亲,附有一首诗:“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未报,只缘报国误乌私。”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图源:中新网)
不幸被捕的烈士,在审讯中和临刑的时候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河内华侨罗联在作战的时候被捕,对探监的族弟说:“我决心舍生取义,希望弟弟们继承我的遗志。”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讯他,他始终不屈服,在刑场还高呼“中国非革命不能救亡! ”
宣传革命思想、参加革命组织、捐赠革命经费、积极投身武装起义。海外华侨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始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资料来源:CCTV4中文国际、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联合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卡通问号与小人
纪念孙中山海报
纪念孙中山诞辰宣传海报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