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难中》解读

发布于 2021-10-12 16:39


这世界那么多人 莫文蔚 - 这世界那么多人

《潘先生在难中》

约读书房
教育家叶圣陶: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孩子应该怎样阅读课外读物?快来看看这些方法吧!#阅读 #读书 #文化 #教育 #叶圣陶 #语文 #课外书 #精神 #成长 #智慧 @微信创作者助手 @微信派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描写当时社会黑暗的作品,在这个故事里,潘先生是一个自私吝啬,没有志气,得过且过的学校校长,叶圣陶先生对潘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部作品主要分三个片段来描写。

第一段

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潘先生一家因为战争的原因逃难到上海的故事。在这军阀混战的时代,潘先生的心中并没有国家大义,他的心中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在战争临近时,他仓皇失措的丢下了学校,丢下了佣人王妈带着自己的家人跑到了上海。在上海,他视侵略者为保护者,在当时正是因为这些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才导致我们国家如此混乱,现在有人却来称赞他们,这是多么的讽刺。而后潘先生到了旅馆后带着一家人挤在厨房隔壁的房子,难闻的气味却阻挡不了潘先生的兴奋,他竟然舒快的吃起了酒,还跟家人说起来乐事,这与之前逃难中的潘先生相比,更将潘先生遇事慌乱、自私自利、苟且偷生的知识分子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第二段

第二个片段写的是潘先生因为怕丢了工作独自从上海赶回让里准备开学,后因战争各种寻找护命方法的故事。到了上海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从报上得知局长要继续开学,怕自己的不告而别会丢了职位,所以他不听妻子的劝告回到了让里。为了向顾局长表示自己的忠心,他急匆匆地写了开学通知书,派校役给学生们送过去,却不料学生也都去逃难了,没有去逃难的学生也都呆在家里不愿出来,所以潘先生的忙碌成了无用功。而且因为战争铁路也不通了,所以他并不能回到上海和妻儿团聚,为了保命,他只能赶忙去红十字会办事处用钱申请了入会,将学校作为妇女收容所,还找了借口给全家人领了红十字会徽章,将学校的红十字旗子挂在了自己的家门上。在这一个片段作者通过描写潘先生为了保住自己职位,攀附顾局长,孤身一人回到了让里,但是当战火逼近的时候,他又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花钱成为红十字会的会员等情节,表现出了潘先生趋炎附势、胆小懦弱的性格特征,用公共的学校当成妇女收容所来获取红十字会的庇护更显的潘先生的自私自利。

第三段

第三个片段写的是战争在让里附近打响,潘先生逃到教堂避难的故事。在这里进一步表现出了潘先生的胆小懦弱、苟且偷生、麻木不仁、没有正义感的形象。

最后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众多短篇小说中的一篇,故事虽短,但其中的批判却不短,在作者的描写下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自利、胆小懦弱、表里不一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在批判潘先生的同时也批判着造成当时社会混乱的军阀,正因为当时军阀之间的混乱才给外来者带来了可乘之机,把国家人民陷于危难之中。

END

图|百度百科

编辑|喝可乐的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