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来了!关于它你到底了解多少?
发布于 2021-10-12 18:46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作为我国主场外交的重大活动,这次大会有些什么议程,要讨论哪些议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作为最早的缔约方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大会又为什么要在云南召开呢?
这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次大会的会标由孔雀、小女孩、大熊猫、梅花、鱼、浪花等元素组成,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也诠释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50愿景,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愿望。
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联合国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公约生效以来,已经有196个缔约方,联合国已经召开了14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明年的第二阶段线下会议中,还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这次大会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大会,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同时,这一主题也呼吁全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共同的行动,使我们未来在框架达成的时候,能够形成共同的共识和目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关系极其密切,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说:“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倍到1000倍,可能我们有100万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数据显示有28%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这次在中国召开缔约方大会,中国将担任主席国也是承办国,国际社会希望通过中国的努力,能够对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引领的作用。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法规制定过程中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还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一体化推进。”
地球是个生命共同体,我们共同的家园之所以如此美丽丰富,甚至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正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生物存在。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也需要各国携手面对。这次会议包括开幕式与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论坛、展览等内容,与会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会,讨论包括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分享讨论各自的经验。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来了!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COP15组委会),10月10日正式上线“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
本次展览将于2021年10月10日至2022年上半年,通过线上方式面向全球展出,全球公众可通过PC端网址:https://chinapavilion.cop15-china.com.cn。
COP15组委会期望通过此次线上展,引发全球公众对地球家园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重新凝聚共识,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谋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方案,让世界看到美丽的中国,将中国融入2020后更加生态的世界。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