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教学研讨】第15期 | 花开正艳 随乐同行
发布于 2021-10-13 06:54
花开正艳 随乐同行
参加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成长感言
济源示范区黄河路小学 毕明丽
2021年4月,我有幸加入了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回顾这半年来在工作室的成长历程,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郑小艳音乐名师深厚的专业底蕴,以及她醉心于教育的魅力,更是从工作室伙伴身上汲取了成长的动力,从书籍中得到了无限的知识储备及理论营养。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从事任何职业,职业精神与理论学习必不可少,由此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使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得以提升,从而达到教育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专业引领,学习名师精神
学名师,学什么?这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名师的身上有我们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及方法,更有她们身为名师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精神。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使我不仅得到了音乐名师的专业引领,更可以第一时间获悉最先进的前沿教育理念及方法。
由于要参加省级课展示活动,内心难免紧张,对教材的把握以及教案设计缺乏自我肯定,随即就向郑小艳老师求教,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课业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她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指导我。勤于沟通是我向名师学习的一种方式,5月份我和工作室的张玉佩老师在北京见到了郑老师,也正是在这一次见面深入沟通后,不仅疏解了教学中的困惑也重燃了课堂教学的信心与激情。
作为名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看到他们身上耀眼的光环,却极少去了解其光环取得背后的辛劳付出。从郑老师发送的推文以及朋友圈里发现,她的付出非我所能企及。感动于她凌晨还在潜心读书学习,感动于她南征北战,东奔西走的求学历程,感动于她利用周末从北京回到济源进行合唱排练,感动于将自己所学无私的传递给大家......勤学、付出、无私、忘我、对工作和学习永远充满激情,这些品质都需要我去学习。得益于她的带领与感染,我结合核心素养下的学科特点开始深挖音乐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潜心研究音乐课堂,利用她推介的文章、经验及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着我的课程目标。
除了教学,受她的影响在休息时间的排练演出也是乐在其中。她引领着我,我感染着身边的老师与学生。仅用三天时间排练、录音、演出的诗朗诵结束之后,参与演出的学生和老师意犹未尽,表示如果还有诸如此类的活动仍要继续参加。这不就是名师效应吗?相信每一位从教者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名师的点滴事例学习做起,在工作室强大的助推之下,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终会学有所获、教有所获。
互助成长,碰撞智慧火花
工作室成员有47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都有大家值得学习的方面。在这样一个团队中能时时感受到热切的学习氛围、学习思辩的快乐。比如爱学习、爱分享的张玉佩老师;比如为工作室活动出谋划策、善于写作的乔菲菲老师;还有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康亚楠老师等等。
大家用自己专业的教学态度及学习精神为工作室增添了新的动力,尤其是那些教学中独到的见解,读书中的深刻体会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却又感同身受。谦虚、爱学、勤于写作、乐于奉献是工作室的伙伴带给我的深刻影响。
持续了一个学期之久的教师合唱伙伴们都参与其中,排练与演出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排练的休息间隙,大家会拿出那本《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19种》积极阅读,也会围坐在自己想请教的老师周围讨论教学的问题及阅读的困惑,那种利用一切时间进步的情景让人令人欣喜而感动。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半年的工作室成长除了名师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还有身边一直同行的张玉佩老师。她经常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及音乐资料,“蛊惑”我参加各种的教育教学培训、课题研究及音乐专题会议,我们一起学习研究,交流感想,共同进步。
正是身边有她这样的同行者,鞭策者,促使我的工作作风及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引领音乐教师积极研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将自己的教案与同伴们一起分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等等,成为了工作室受益者的我回馈大家的方式。
用身边的优秀榜样做为前进的动力与标杆,学人所长、补己之短,艺路同行,风景这边独好!
经典阅读,引领教育思想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交一位好友。爱上读书,我们就站在了巨人的肩头……读书的益处自己很是清楚,可平时很少进行平心静气的阅读。自加入郑小艳音乐名师工作室后,有了郑老师的“逼迫”和工作室伙伴的感染,阅读重新走进了我的工作生活。
郑小艳老师经常为工作室成员推荐优秀的教育专著,并且多次提示大家要多读书、善思考、勤写作,以此来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及写作水平。在这半年里,阅读了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19种》、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梦的《从教育看向音乐学》等音乐理论专业书籍。从这些书里得到了一些论文写作的音乐理论支持,在教育的方向及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有了鲜明的认知。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读,而是读后的积极反思,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成长的能量。为了培养教师的写作能力,工作室要求对每周的阅读内容要写出读书心得。经常不写作,内心难免忐忑;而且一周的时间读下来,对前面内容的认知与感受已经是支离破碎所剩无几。后来通过学习康亚楠老师的读书方法:及时在每一页阅读后在书上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及反思,阅读内容结束之后再进行细致的分析整合,如此,一篇读后心得就应运而生了。
供稿:毕明丽
排版:刘蕾蕾
审核:崔微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