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一个24岁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吗?

发布于 2021-10-13 08:23

小宇 蓝心羽

多尝试、多吃苦

               多读书、多做事

在一无所有又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年纪,当我们在处于现实的物质世界中时,所能提供给现实世界最充沛的东西是:梦想、热情、天真和勇气,这些非常美好的东西,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里恰恰是最一文不值的东西(从物质尺度而非精神尺度来说)。

我们进入社会之后,生活的大部分是被工作所占据的,所以这里,我们先说说择业这件事。

当我们试图把热爱的事情落实到我们未来的职业时,社会基于效率,会一遍遍用学历、外貌、性别、性格这些“标准”来对我们进行筛选,绝大多数情况下,除去一些幸运儿,大多数人是被一遍遍放弃的。在这种机制下,我们最后所落足的行业、岗位可能是我们没那么喜欢的、或者可以说是被迫适应的。就我自己感受到的中国现实社会,行业的丰富性远远不够,社会对于新职业的包容度也是很有限的。现在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仍旧是很热门的选择,背后的社会肌理,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很多人是一遍遍在社会上求职受挫之后,实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最后只能选择去报考公务员的。事实上,抛开公务员优厚的福利和保障,很少人(除去那些天生对政治、机关单位喜欢的人群)天生会对机关科员的工作感兴趣。说实话,朝九晚五、家近活少钱多的岗位,可以是理直气壮、众人支持的生存目标,但从来都不是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的终极目标。

我这里想说的是我所感受到的择业现状:我们所梦想的、所喜欢的行业、岗位,是那种让我们由衷觉得每天都过得有意义的、有干劲、能自愿去奉献的,但现实中我们能选择的,多数是那些日复一日让我们机械性重复、也许还有着复杂人事关系的岗位。

新一代的年轻人向社会提出了开拓各种有趣的、具有精神富足性行业的需求,但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是大量已然定型的、以结果导向先行的、并不具有精神富足性的行业和工作。当我们所追求、所热爱的事业、岗位,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而被迫去选择那些自己本来没那么喜欢、或者根本不喜欢的东西时,我们当然很容易就会觉得厌倦和迷茫了。

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并不能在现实中成功地转化成终身的职业,枯燥的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又很少能去深度思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试问,这样的我们怎么会开心、怎么能不迷茫呢?

说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吧,活在当代的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在目前人类的这个社会机制里,很多人的人生是被物质、被生存所绑架的。多数想要快乐而自由地去生存的人(我指的是更高意义上的快乐和自由),为了生存和家人,不得不用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对社会物质积累有用但对我们人生追求无用的工作和事物上。活在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的我们,耗尽短暂的一生,最终换来的不过是生存,而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我自己就幻想过我理想的一生。我梦想的人生是一辈子跟着很多富有知识的人去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将天空宇宙花鸟虫鱼都了解个遍。我梦想终身去学习,在人生最好的时光、花费所有的精力,并不为了考试,也不为了将知识转换成物质生产力,只是单纯地想去求知。但在现实中我并不能用这种方式生活,我得去工作,要每天早起挤地铁上班,打卡,做着不痛不痒的工作,然后疲惫回家,洗澡睡觉,明天再重复今天的生活。

我把这种普遍意义上的人生困境也纳入了供需失衡的范围来理解。我觉得,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旦从校园里指令性的生活方式出来,渐渐迈入社会感受现实的时候,都会遭遇到这种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延续着的困境。年轻人一旦触碰到这个边界,很少有不迷茫的。

我自己认为年轻人为什么迷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所热爱、所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没有相应的物质性的存在和方式使其为我们所感所用。我们理念上的这些美好的东西,不能转化为现实存在,从而被我们所依存。再简单地说,迷茫是因为我们人生所求在现实中常常求而不得,一旦所求没有现实意义之后,我们在意义那块就真空了,最终我们也就迷茫了。

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都很迷茫?其实我想说的是,其实所有人都迷茫,一旦人去深度思考自己目前的生存状况的时候,几乎没有例外。但有很多人说,成熟了就不迷茫了,但我觉得这种不迷茫是放弃去思考、是不去触碰那个令我们痛苦的边界的结果。

思考不思考,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意义不同。有人说难得糊涂,有的人想活得明白,但我们的确只活过这么一次,没有经验。有一种思维是不以结果定论过程,我很赞同,我认为真正意义上人生是没有成功失败之分,活得多丧多迷茫都好,都是真正的人生。没有人敢说人生是一定不会迷茫的,事实上迷茫是我们最正常的状态,不用太过焦虑。

那些说我们年轻人想太多,迷茫是自己作的人,我想郑重地说一声,这些迷茫和痛苦的情绪是真实的、甚至是有质感的,并不是口头说着玩的。很多年轻人害怕迷茫,也因为迷茫背负上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事实上我觉得这是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思维上的通病:把很多不可控的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视为是可控的内在因素导致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年轻人把由于时代、社会不合理的、病态的机制导致的不幸和失败当做是由于自己不努力、不够优秀的结果,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梁文道在《圆桌派》里有过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很多成功大部分都是运气的结果,那些坚持、认真等等的品质是被我们所放大的,我很赞成。

写了这么长一大段,如果你读到最后的话,我很感激。我想说,迷茫不是一种罪,只是一种生活常态,中国的年轻人也不需要把很多外界的因素当做是自己的错,我希望我们可以从心底卸下这些不属于我们的枷锁,活得轻松些。关于思考人生意义这一点,也有一个小小的点和大家分享,思考人生意义有时小心“走火入魔",

我最近从刘可乐(奇葩大会的刘可乐)学到一个很好的点,就是当我们思考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我们也要问问意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希望我们一生虽然跌跌撞撞,最后能如我们所愿,毕竟人生最后能理直气壮地说无悔的人是很酷的。

祝好,共勉。

                      摘自知乎/作者:宇宙星辰大爆炸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