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三点买票去看原创音乐剧「南唐后主」的理由
发布于 2021-10-13 20:23
打破至尊
音乐剧「南唐后主」的英文翻译是「the Throne and the Poetry(王位与诗歌)」,直接将李煜这个人物本身的矛盾性与对立性呈现,「词人」与「帝王」身份的对立,也注定了他支离破碎的一生。
音乐剧撷取了李煜人生中最富戏剧性的片段:生为帝王,他护不住自己的子民;突然成为南唐的希望,他又断送了先祖基业;哪怕只是作为丈夫,他明知小周后受辱却无法护她周全。命运仿佛一直在与他作对,他想要的终究得不到。
剧中,唱完《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从嘉和李煜,双双饮下有毒的美酒,换得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解脱。
主题曲《龙椅》也在强调李煜一生中太多的「不得已」。这高高在上的至尊之位,成为了李煜一生都无法挣脱的枷锁,从来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从「我也曾有过期待,有谁能明白」到「夜晚的绝望独白要如何释怀」,他多想抛下这把龙椅,去吟诗作赋,去追寻风花雪月。

仅从这两首歌曲,就已经可以窥见剧作对于每一个人物塑造的用心。从剧本到音乐,都经过整个剧组的反复打磨,每天走进排练厅几乎都是新的创作版本。
从最初编剧张吟昕参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首届「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脱颖而出,在工作坊内获得人气最高奖,到后来和孙浩程、付哲一起修改,剧中的很多段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在不断地打破和尝试,每一次的改动都是为了让人物矛盾对立面的发展更加平衡,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让演员与人物更加贴合。
追求至臻
发布会现场,除了能够感受到剧组的友爱,还能够从演员们的状态和表演中,感觉到他们对于内容把控的严谨。
音乐剧演员张智涵、王敏辉、徐泽辉、王杨、王梓庭、王洁璐等在进组之后,重新开始学习礼仪,了解这段历史背景和相应的人物。演员们坦言:「背词很重要,必须要尊重历史,要一字不差。」
在追求至臻的过程中,每个演员都有着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首次参与原创音乐剧演出的张智涵就在刘晓邑的引导下,开始有意识地自己去建立和塑造一个人物,他要成为李从嘉,要让观众相信李从嘉这个人物的存在。除了借助自己颇有优势的肢体表达,还要去寻找人的神韵、脾性,甚至说话的语气。
王敏辉觉得自己进组以来的每一天都在变得强大,因为刘晓邑每天会给演员们做各种各样的练习,体能、基本功、即兴舞蹈、戏曲身段都是必修课。除了能力上的提升,还有演员慢慢在这个过程中打开自己,敢于表达。
这份严谨,不仅仅针对演员,还延续到了服化道的每一个细节。南唐存于唐宋之交,历时不到半个世纪,具体可考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厚,因此「南唐后主」的服装造型设计在参考晚唐至宋的服饰风格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感和写意元素,使整体造型视觉上具有古典意蕴,又更富有张力和想象空间。


找到至美
在制作人和晓维的眼中,音乐剧「南唐后主」实现了「美」。在作曲、作词和编曲张博副教授的认识里,李煜本身就是一个「于废墟中找到至美之物」的人,所以他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也在探寻这种「至美之物」。
张博说:「要共情和共鸣,才是我当下的创作理念。我会用到很多民族音乐的元素去和电子、摇滚音乐融合,让李煜的词实现可视化。在表现李煜所处客观世界的时候,会运用琵琶、竹笛之类的江南丝竹乐器,但是在表现他自己主观世界和想法的时候,就会运用唢呐加上电子,这种锋利的音响会带来刺激。」
古风国韵与当下最潮的摇滚电音、音乐剧艺术手法间的碰撞融合,是「南唐后主」音乐的亮点。这样的音乐本身就在呈现李煜这个人物的矛盾。
《围猎》一曲中,壮志豪情、血脉偾张的旋律与节奏背后,是一句「箭在弦上,你根本无法阻挡」。李煜从来也想不明白,究竟是自己残存着争权夺利的机会,还是早就被包围在阵中,成为他人的猎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