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全会”精神解读: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于 2021-10-13 21:17

县委“全会”精神解读

高质量走好

乡村振兴之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中国共产党定安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对定安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部署。会上,县委书记刘峰松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 建设“双一流”干部队伍 推进定安高质量发展》的讲话,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十三五”时期,定安实现36个贫困村整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8745户36589人全部脱贫……这一串串数据,述说着定安脱贫攻坚战取得的累累硕果,也见证了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的智慧和决心。
然而,对作为农业大县的定安来说,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脱贫攻坚取得一系列成就后,定安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应更加清醒地认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并不意味着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定安要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书写自己的迤逦答卷,必须吃透全会精神、领会内在要义,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工作新格局,谱写乡村振兴定安新篇章。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统揽,改善乡村面貌

明确干净、整齐、整洁的基本目标:结合生态环保、厕所革命、裸露土地整治等工作,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治理;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动群众树立打扫房前屋后、爱护村庄环境的意识;以路边、水边等为重点,因地制宜种树种草种花,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
树立乡村建设“一强、三不、两就”的基本理念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建筑,挖掘村庄特色文化底蕴,做好“两规划一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形成“一村一风貌、一镇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重视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改善农村“五网”基础设施条件,开展“一村一公园”建设。

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梳理乡村资源: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土地流转经营形式,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规划、统一经营;加强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推动农村原生态资源与城市现代生活需求相融合。
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奖补机制;探索建立县级财政、村级入股、社会资本三方合作平台,完成“空壳村”清零任务。
撬动社会资本:全面实施“百企百业兴百村”工程,着力推动一村一企、一村一业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建强“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发挥好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职镇委副书记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队员内部管理、配合镇村等各项机制,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合理选点、规划先行、部门联动、突出特色、资本进入、分步推进”七项原则,推动形成“县级推动、乡镇主体、村级跟进、社会动员”的责任闭环,推出一批示范点,为全县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落实乡镇干部收入高于县直机关20%以上,乡镇公务员、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高于县直机关20%以上的要求,为广大乡镇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乡镇工作吸引力。

来      源:定安县融媒体中心


记      者:黄荣海

责任编辑:张   博

值班主任:王杰超

内容审核:陈   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