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也会社恐吗?

发布于 2021-10-13 21:33

这里是GEN·Z观察计划

人间失格》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

自然不会有悲痛来。

社恐人士并不是对社交没有期待,

而是害怕

“猛烈的欢喜”换来的是失望。

“只要尴尬的不是我”

这是和社交恐惧症相对应的一种概念,是指在大众社会行为中外向、不怕生自来熟,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的行为。

同时,和哗众取宠的区别来,

社交牛逼症是一种懂得与人

适当的保持距离的真正高情商人群。

“人来疯”是他们的别称,

放飞自我是他们的外在表现,

反映了他们不在意世俗眼光的不俗品质。

他们具有一句经典名言: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拆开“社交”

它指的是跨越不同社群圈层的交际互动。

每个人都有深浅不同的社交边界,

并且想获得的情感也是多元化的。

过于世故圆滑或玲珑剔透的社交技能,

虽然也可以称之为“社牛症”,

但却未必能产生好的社交效果,

反而可能给人留下聒噪、虚伪的印象

社牛临床表现分为以下症状——

海王式打招呼:跟谁都自来熟,见到谁都说亲爱的,或者名字最后一个字的叠字,语气亲热、言辞热络地令人怀疑他是不是对自己有意思。要让外人看到,不知道的还以为整个区域都是他的后宫。

 

无门槛式交友:社交圈层从保洁到保安,从外卖小哥到快递小哥,在他们身上真正诠释了“一回生二回熟”这句话的真谛。

 

C位式存在感:不论在哪,妥妥都是人群焦点。人气王,各种团建聚餐,场子分分钟就能被热起来,接梗抛梗不亦乐乎。

“别贴社恐的标签”

很多年轻人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

但《倦怠社会》中,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表示:

“深度无聊”正是人类创造力所需要的,

也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一种状态。

如果缺少那种“隔绝的本能”,

那么人类的生存便成为一种烦躁不安、过度活跃的反应和发泄活动。”

所以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社交时,

恐惧的其实不是社交本身,

而是这段关系的价值与意义是否有效。

他们需要能够放下防备,

拥有有效社交。

今日份

GEN·Z观察计划

将和四位Z世代

聊聊他们对社恐的看法

l:你是怎么理解社交恐惧症的

 你觉得什么样的社交对你你没有负担呢?

ll: 用三个词表达你的社交态度。

lll:社交牛逼症和社恐你更倾向于哪个呢?

    为什么?

阿树/运动员

社恐字面意思应该是害怕与人交谈,

算是抑郁症的一种体现吧。

对我来说,

在能选择的条件下,

直接的社交会让我没有负担。

我的社交态度:

简单 真心 豁达

社牛吧hhh因为还蛮有趣的,

并且我觉得情绪都是需要有出口的。

一个人如果连社交都没有,

那就他无法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

这样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一定负担的。

轲轲/表演艺术生

适度的敞开心扉。

我的社交态度:

真诚 真诚 真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觉得社交牛逼症是一种网红倾向,

我真正希望的是大家普通而自信。

(不是你们想象的普信的那种),

而是希望大家都可以自信地拥有正常的社交。

LYR/学生

就我本人而言,

我就会有一点比如会在意别人的目光,

出丑怎么办,

诸如此类。

社交状态的话,

我觉得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和朋友经常吃饭,聊天,

就是我最理想的生活。

我的社交态度:

减少依赖 降低期待 保持热爱 

其实在朋友面前我还是比较社牛的。

相比较社恐更倾向于社牛 。

因为很多时候我是不自信而导致的社恐,

就更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自信。

车干车干/打工人

社恐应该是指那些不善于表达自己,

并且交际内向的人。

我觉得在社交中和我品味,观点,

爱好相同的人群一起,

就没太大负担。

我的社交态度:

各取所需 志同道合 知人不言尽

我更喜欢社交牛逼症。

因为他们比起社恐更倾向有“出场”有“个性”。

其实无论社恐还是社牛,

都在体现当代社交生活的重要性,

真诚或许不是社交宇宙的尽头,

但在真诚面前,我们可以人人表达自我,

拒绝无效社交与深度无聊。

文末福利: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是怎么看待社恐的。

我们将会抽出五位朋友获得MultiTag#

系列首饰一份。

兑奖时需要「留言」截图进行兑奖。

如何认识更多Z世代:

加入这个最多Z世代聚集群

往期回顾


 新奋力 //// ZINFINITE

新奋力 

ZINFINITE

新浪微博

新奋力 ZINFINITE

如何认识更多Z世代

/

/

Z世代的聚集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