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电影你看了吗?长津湖的故事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1-10-13 21:37

《长津湖》这部历史题材的战争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
作为中国影史上同类题材中最卖座的电影,我不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有所思考。
影片的故事开始于1950年9月15日,在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美第10军成功登陆仁川,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斩断,朝鲜战局生变
10月7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逼近
应朝鲜方面的请求,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很快将西线北进的美军压制至清川江一线并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眼看西线受挫,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命令东线的第10军向北推进,战前还信心满满地给士兵们打了一针鸡血:“你们这些孩子将在圣诞节前回家。”
 
美军派出了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集结于长津湖,而这两个师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王牌部队,其中陆战第1师更是号称不败之师。
与之鲜明对比,几乎是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选择扬长避短,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策略,在长津湖地区形成对美军的分割包围圈,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宋时轮的9兵团。
9兵团麾下的20军、26军、27军原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著名的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打出威名,同样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王牌部队。
于是,中美两国的王牌军团开始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殊死决战
彼时朝鲜恰逢50年不遇的寒冬,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度,因为衣着单薄又无法生火,9兵团的冻伤人数急剧上升。
补给跟不上,战士们只能自力更生,从被子里抽出棉絮,做成耳套和手套,用玉米须裹脚,抱团取暖,很多战士在睡梦中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低温渐渐夺走了他们身上的温度,但他们直到冻死前仍保持射击姿势,如冰雕一般
20军58师172团2营6连就是这样的连队,他们奉命阻击,然而美军大部队通过却一枪未放。 
 
师长一气之下来到阵地上,眼前的一幕让他先是震惊、后是嚎啕大哭。
在整理战士们遗物时发现了一名叫宋阿毛的“冰雕连”战士留下的一封绝笔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这样的冰雕连一共出现了三个
 
陆战第1师试图突围的同时,一支以英国皇家陆战队第41突击队为主力,近千名士兵组成的特遣队,由德雷斯戴尔率领,从古土里出发,支援下碣隅里。
在20军的顽强阻击下,这支精锐的特遣队寸步难行。 在惨烈的阻击战中,20军58师173团奉命攻打一处高地。
战士们视死如归,只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给我们发几个土豆?
一句话让团长潸然泪下,因为这样的要求他无法满足。 
又是一番鏖战,眼看突围无望,最终德雷斯戴尔带着仅存的237名队员向志愿军投降。

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回忆说:像美军这样下跪着缴枪,还是第一次看到。

除了缴械投降的德雷斯戴尔特遣队,曾在一战期间攻入俄国西伯利亚的王牌师团,即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步兵第7师第31团也遭遇了志愿军的致命打击覆灭,团长麦克莱恩被击毙
这是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共歼灭美军3191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8辆,汽车345辆,各种枪2345支。
这一仗彻底击溃了美军的心理防线,为了避免遭受灭顶之灾,史密斯请求了空中支援,连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也全部出动。 
然而向古土里撤退的美军还是狼狈不堪,总共18公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38个小时。 
最终,美军三次修复了被志愿军爆破的水门桥,狼狈地结束了长津湖大撤退。

长津湖一战彻底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格局,9兵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队战斗减员一万四千多人,冻伤减员三万余人。
如今,近万名烈士仍然安眠于距离长津湖战役遗址不远的烈士陵园中。
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50年的冬天。
在当下中美对垒愈演愈烈之际,这样的电影对我国的青少年朋友们非常的具有教育意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在负重前行”。

我们除了珍惜先烈们为我们打下的江山,缅怀他们,更应该在学习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华中地区最具温度的日语培训机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