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多藏厚亡

发布于 2021-10-13 22:57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止不殆(原文) 子旭制造 - 《道德经》诵读

本章核心思想和阅读要点:

[1] 本章所讲治身治世两方面都很重要。在治身方面,丹道的修炼要知足知止。在治世方面,社会上有不知足、不知止,以致甚爱大费、多藏厚亡者彼彼皆是。作为治身修真,不但对名利恩爱应知足、知止,而且更应知于至善。必知止才能定能静,而修持有得。注释者从有得以后,如何知止火养丹,反复讲到,言简意赅,值得很好研习。

[2] “名与身孰亲:夫人之好名好货者,莫不以名能显扬我身,货足肥润我身——身若无名,则湮没不彰矣;身若无货,则困苦难堪矣。是以贪名者,舍身而不顾;黩货者,丧身而不辞。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人情类然,古今同慨。然亦思名与身孰亲耶?以名较之,名外也,身内也。人只为身而求名,何以因名而丧身?因此身亲而名疏矣!不会名反亲,而身反疏也。

[3] 身与货孰多:以身拟之,身贵也,货贱也,人皆为身而求货,何以因货而亡身?岂身反少而货反多乎?  
[4] 得与亡孰病:夫有名而性不存,与有身而名不显,孰得焉、孰失焉?舍身而货虚具,与失货而命常凝,孰存耶、孰亡耶?以是思之,与其得名货而失身,不如得身而失名货之为愈。
[5]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好名货者,损精神伤生命,甚爱所以大费;厚储蓄者,用机谋,戕身心,多藏所以厚亡也。
[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古来势大而罹祸,财多而受诛者,不知凡几!皆由不知敛抑,不自退藏,贪多不止,以致结怨于民,获罪于天也。惟知足知止者,一路平常,安稳到底。无辱无殆,不危不倾,而长保其身,并及其子孙。
[7] 修炼中的知足知止:
本章借知足知止喻止火养丹,以名喻景,货喻药。贪幻景者多被魔缠,气功和武术中的软硬功,内外功等有为法,好运气者难免凶咎。药未归炉,宜以神火、真意观窍,文火武火喻进火的轻重。精气神等药物既入窍鼎,宜止火以养之。火足不知止火,非但倾丹倒鼎,致惹病殃,并且丧命焚身,大遭危殆。又况大道虚无,并无大异人处。或贪美酒美味,艳色艳身,金玉珠玑,楼台宫殿;又或天魔地魔,鬼魔神魔,种种前来试道——或充为神仙,夸作真人,或唯心幻想直登凌霄宝殿——因此一念外驰,以致精神丧败,大道无成者不少;又或识神作崇,三尸为殃,自以为身外有身,而金丹至宝,遂戕贼于倾刻者亦多。若此等等,总由火足不止火,丹回不养丹,所以志纷而神散,外扰而中亡。修炼之士,幻名幻象,幻景幻形,须一笔勾销,毫不介意,如此知止知足,常养灵丹,则止于至善,永无倾颓焉。

相关链接

解读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无为之益

解读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损之而益

解读 |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解读 | 《道德经》第四十章:有生于无

解读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以贱为本

解读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解读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

解读 |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国之利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