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耳机的人,耳朵会聋吗

发布于 2021-10-13 23:11

现在的年轻人崇尚“朋克养生”,会为了保护眼睛特意换上绿色壁纸,熬夜也要敷个面膜保养一下。但有一个器官,连朋克养生的机会都没有。

那就是耳朵。

放眼望去,无论是马路上、地铁里、健身房还是工作学习的时候,人们的耳朵上都别着不同款式的耳机。

那么,长时间佩戴耳机对我们的听力有多大的影响?我们会因为戴耳机变聋吗?

01

耳机戴久了,

听力真的会下降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耳机就和手机一样,是离不开的“体外器官”。有人用耳机听音乐,有人则是用耳机隔绝这个世界。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音量开大,就没有人能在我的 BGM 里打败我。

爽是挺爽,只不过这样爽久了,耳朵容易不舒服,要么有点痒,要么有点痛,甚至觉得听力好像不如以前那么好了。

会出现这些不舒服,可能是你的耳朵已经有了“听力损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一个人的听力能力下降,并且听力不如正常人,就是听力损失 [1]。

听力损失的大爷/ 电影《夏洛特烦恼》

而听力正常与否需要要依靠“听觉阈限”来判断,通俗来说,听觉阈限指的就是你能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和无法忍受的最高声音强度的范围 [2]。

正常人能听到的最低的声音强度一般小于 20 分贝,大概就是呼吸声与悄悄话的音量。如果有轻微的听力损失,在嘈杂的环境下,你很有可能会听不清朋友们在说啥了。

当然,最严重的听力损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失聪 [1]。

作为最不容易察觉的疾病之一,有听力损失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 2050 年,全球将有近 25 亿人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至少 7 亿人需要进行听力康复 [3]。

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先天基因的影响,也可能是后天吸烟或者服用药物影响了听力 [1],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占了那么几样。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听力影响最大的,还是噪音,其中也包括耳机带来的噪音。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12 - 35 岁的中青年人群中,有超过 50% 的人因为听音乐对自身的听力构成风险  [1]。

那么,耳机带来的噪音,又是如何一步步造成听力损失的呢?

02

你听的不是歌,

是噪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自己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人们戴上耳机、感知声音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步  [1]:

  • 外耳负责收集耳机发出来的声音信号,传递到中耳。
  • 收集到的信号在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并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
  • 内耳耳蜗的液体因为振动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电信号,再由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这样我们就可以感知到耳机发出的声音 。

同时根据人耳的构造,听力损失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 [1][4]。

长时间的暴露在噪音之下,会严重刺激到内耳的毛细胞从而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可能是临时或永久的,取决于声音有多大和持续时间 [4]。

夜店蹦迪很 high,音乐节跟着摇头氛围很好,但从这些场所出来后,你可能会觉得“两耳空洞”。这是因为你的听觉阈值临时发生了变化,即“临时听觉阈值偏移”。但不用过于担心,它会在几周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4]。

通常来说,当声音强度超过 80 分贝,听到的时间长于每周 40 小时,就会破坏内耳的毛细胞,进而导致听力损失 [1]。

而 80 分贝刚好是城市交通噪音的程度。

有的人喜欢在公共交通上佩戴耳机,为了避免外界噪音会特意把音量调高。这时候用来躲避噪音的音乐,成了噪音本身,长此以往,会对毛细胞造成严重的损害。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听力不好,就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反复接触噪音,出现了“永久性阈值偏移”,导致毛细胞死亡且无法再生,从而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4]。

年轻人则正在用耳机里的音乐,加速这个过程。

普通人出生时大约有 16000 个毛细胞,但是当你发现自己出现了明显的听力损失的时候,毛细胞可能已经损坏了 30% - 50% [5]。

正常与损坏的毛细胞

如果遇上了传导性听力损失,很可能是你不太讲卫生。尽管人的耳朵本身就拥有自身清洁机制,但耳机总是在耳朵里,可能会把耳垢堵塞在外耳道,导致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 [6]。

此外,长时间佩戴耳机,密闭的环境会使耳道更加潮湿,细菌的繁殖速率会更高,容易引起中耳炎 [7],使得鼓膜无法震动,声音自然无法从中耳传过,造成听力损失 [1]。

不过,传导性听力损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暂时的,可以治愈。

———

别让耳机成为噪音制造机

尽管有致聋的风险,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没有耳机,同样要命。那么,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音量不要开太大,使用时间不要太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日常使用时,将耳机的音量保持在 80 分贝以下,大约是最大音量的 60% 以下收听。使用耳机的话,时间不要太长 [1],可以听一会歇一会,另外记得清洁耳机上的耳屎。

如果你平时听歌的音量都比这个大,那就得小心了,你的耳朵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此外,耳机的类型也很重要。不同类型的耳机,在相同的音量设置下输出分贝也不同,入耳式耳塞通常会比头戴式耳机高 5 – 6 分贝 [8]。因此,有条件的话,降噪耳机或头戴式耳机是更好的选择。

SONY WH-1000XM4

一方面,降噪耳机和头戴式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音,不用开太大音量,也能听清楚音乐;另一方面,头戴式耳机不会接触到耳道,比入耳式的耳塞更卫生。

另外,善用自己的耳机和手机。如今大多数的设备都可以记录个人的用耳习惯,同时也会对耳机的使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如果你是苹果用户,“健康” app 中的“听觉”功能,会根据你接触声音水平的历史,告知耳机或当下的环境声音是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 [10]。

iPhone 听力健康界面

除此之外,如今的一些网站或 app 也会设置音量提醒让人们避免不自觉的调高音量的行为。比如,在观看 B 站视频的时候,不自觉地调高音量的话,就会有损伤听力的提示弹出。

BiliBili 播放视频时音量与听力的提醒

一部手机,一副耳机,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配。遗憾的是,很少有人会去通过设备了解自己的听力情况和用耳习惯。

耳机一戴,确实少了很多烦恼,但如果使用不当,以后还得为听不清烦恼。毕竟,谁也不想年轻的时候戴耳机,还没那么老,耳机却变成了助听器


[1] World Report On Hearing.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Yost, W.A., Killion, M.C. (1997). Hearing Thresholds. Encyclopedia of Acoustics.
[3] 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ome - Newsroom - Fact sheets - Detail.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21,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
[4] Cunningham, L.L., Tucci, D.L. (2017). Hearing Loss in Adul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25). 2465-2473.
[5] Daniel, E.(2007). Noise and hearing loss :a review.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77. 225-231.
[6] Primary Ear And Hearing Care Training Resource Advanced Level. (200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 Study Guide Answers Fundamentals of  Industrial Hygiene Fifth Edition. (2002).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8] Punch. J.L., Elfenbein, J.L, James. R.R. (2011). Targeting Hearing Health Messages for Users of Personal Listening Devices.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20. 69-82.
[9] 华为中国大陆官网. (2021) . 服务支持 - 华为耳机听力保护.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21, from https://consumer.huawei.com/cn/support/content/zh-cn15844046/.
[10] Apple. Inc. (2021). Newsroom - Apple Hearing Study shares new insights on hearing health.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1/03/apple-hearing-study-shares-new-insights-on-hearing-health/.
[11] Nadol, J.B. (1993). Hearing Los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9(15). 1092-1102.
[12] Safe Listen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 WHO-ITU standard. (20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文章。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