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拥有学习上的“上帝视角”?
发布于 2021-10-14 10:05
往期回顾:如何真正提高文言文的水平?
昨天下午,5点到7点,例行是学校数奥集训队的集训时间。孩子一回家就冲到厨房,跟我说,今天集训考了10道题,太简单了,我们班上一同去的几个人都坐一块,他们都抄我的。纳尼?数奥题太简单?不可能吧?没觉得你智商有多高呢,我不好措辞,没怎么吱声。
今天下午,5点到7点,例行是学校信奥集训队的集训时间。孩子一回家,又冲到厨房,跟我说,我今天把作业都做得差不多了。我狐疑地看了她一眼,怎么就做完作业啦?她解释说,今天的信奥集训题,竟然有很多零基础入门题。她很快做完之后,就跑回教室写课内作业了。她说,我以后还是不能不去信奥集训队,但我答完题后,就回教室写作业去,教室写作业有氛围,速度还快。
上帝啊,我当然愿意,我求之不得啊。每天陪她写作业到深夜,我都吃不消了。
晚餐时,我们随意聊。
我说,XES的作业因为CSP集训,你都拉下很多了,要想办法补一补。现在初二了,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过了初二这个坎,后面很长时间都没有坎了。过不了初二这个坎,后面就会一直在这个坎跌倒。
她说,嗯,我知道了,不会的。
我说,你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千万要有根弦,就是要有一个知识图景在脑子里,不要像在黑暗的森林一样,只看到脚下零星的知识花草。你要像上帝一样,具备上帝的视角,对学过的整个知识了如指掌。有了上帝视角,你再看老师出的题目,你就像上帝看人一样,能看出出题老师的心思,他们都设了什么陷阱,这些陷阱在哪里。这么说吧,就是像小朋友躲猫猫,让大人来找他,大人是很容易就知道小朋友藏在哪里的,却一本正经地找呀找呀。
她说,是啊,是啊,我数学、英语、生物有这种感觉。我考试时,看到有陷阱的地方,我就想,我同桌会不会掉坑里?考试完后,我一问,他果然掉进去了。
我说,那物理和语文呢?
她说,物理目前只有一半。语文,就是我知道,但是我说不出来。
我说,知道但说不出来,这就是“心知其意而口不能言”,说明你还差火候啊。
她说,嗨,你知道吗?我们今天考英语了,我考了98分,我们班那个一直学“美辩”的同学,他走过来跟我说,哎呀,我才考了95分,你多少?我知道他是想凡尔赛一下,就笑笑没说话。
我说,他的水平肯定是比你高很多的,他在英语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你多考了几分,肯定是偶尔的情况。
她说,是啊,不过,他总认为我的英语水平挺高,我都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我真高?不可能啊,我考试全靠蒙,不想对错。
晚饭结束后,她回房间对付她最不愿意面对的道法去了。
有关学习上的上帝视角,我确实也是有过这种体验的。我记得是我上高一那一年,因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有些懊恼,想争口气,不要被人看扁了。我审视了自己的科目,觉得初中数学没有学透彻,有必要回顾一下。于是,我弄来了6本全新的初中数学课本,3本装成一册。我打算从头到尾看一遍,而且是课本上每个字都不拉下地看。为了训练自己真的能做到一个字都不拉,我甚至连封面上的大字,扉页的出版信息,比如编辑、印刷厂、书号、售价都看,以示自己是说真的一个字都不拉。我是带着审视的目光去读的,当小说那样去读。读完正文,又在心里把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不管是容易的,还是难的,都做一遍。
看着看着,我看出一些名堂了。一是我似乎能看出编辑的意图是什么,他们是想让学生掌握什么,后面的练习是为了强化那些重点内容等等;二是我逐渐感觉脑子里有一张图了,就是初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在哪一页的哪个地方,后面都有什么样的题,有哪些编辑特别强调的注意事项。
高一第一个学期,白天的课间休息,我一般去完洗手间就回来看。晚自习写作业累了,我也拿出来看,当作休息。这6本书,我足足看了一个学期。
这6本都看完之后,我确实感觉自己获得了某种神助(当时还不知道“上帝视角”这个词),考试时能明显感觉出题者的意图。也常在心里想,这个题的陷阱,哪些同学会掉下去呢?那个题的隐含条件,哪些同学会看不出来呢?以至于,高考数学时,除了后面一道半附加题,我不会做以外(不会做的意思,就是题目不在自己的知识图景里),其他的题目,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我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检查了好几遍,也没改动过任何地方,而且全对。我当时心里还嘀咕,高考数学不是说很难吗?为什么我觉得这么容易?是不是有什么陷阱我没看出来?心里忐忑不已。
说实话,天地良心,我真不是一个有数学天赋的人。除了课本和老师偶尔发的卷子外,我也几乎没刷过题,那时候教辅书还不发达,即使有,我也没钱买。那是什么原因使我数学考得很好呢?我认为是对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就像林肯还没当总统时,有事没事总拿《几何原本》来锻炼思维一样。今天的考试,除了难题外,考试时大部分的题都是和基本概念有关的。如果一个人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每一个数学概念,每一个定理和公式都了如指掌的话,面对普通人的数学考试还是没有问题的(面对神一级的考试,咱们也接触不到,对吧)。
意思是说,当你和编书的老师,以及出题的老师,想法差不多的时候,如果考题范围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话,那不就等于你拥有了上帝视角吗?这题就是你自己出的啊!自己出的题,怎么可能不考满分呢?除非试卷必须有一两道超纲题。
我相信孩子说的那种感受,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也拥有?她并没有经过我回顾中学数学课本的那个经历,她是怎么拥有的呢?她曾经说,学C++编程,能帮助她明晰思考数学问题的步骤,让她懂得,问题都是逐个步骤深入的;她还说,我给他们几个孩子上《古文观止》,那样锱铢必究地追究每一个字的意思,对她读题有帮助;她还提到,小时候我跟她一起亲子阅读过的《骑鹅旅行记》,那是她真正一字一句读过的整本文学名著,虽然是她读一段,我读一段。还有什么呢?也许学习演奏古典音乐对她有帮助?那种繁复的谱子,一不小心就会拉错。也许长年的游泳运动对她有帮助?因为现在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足够强悍的体力,是支撑不下来的。
是的,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复杂的成因,谁能分辨出其中每一项的影响百分比呢?但无论如何,要想在某一件事上获得上帝视角,持续不断地努力总是必要的。就像我,在陪读的每一天晚上,都在读《古文观止》,没有游戏、没有电视、没有抖音。当我积累到一年多的时候,我面对那些虚词,差不多也获得了某种上帝视角。因为,当我读古文的时候,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虚词,就像一个个的文字蓝精灵,蹦蹦跳跳地在句子和文章中穿梭。以前,它们的面目是模糊的,每一个都像戴了面具一样。现在,它们的面目是清晰的,就像被我施了魔法一样,乖乖地显露原形给我看。当我碰到一个虚词时,我甚至能想起它们在每一本不同虚词词典中的模样来。
我想,这就是时间积累的魔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某一个方面通过努力而获得上帝视角。那个时候,他就能俯瞰他所在的领域,赢得一切的主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