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是怎样写成的》读后感 ② | 以匠心打磨 用初心回应

发布于 2021-10-17 17:53

编者按

读后感

高新区法庭法官助理 吴瑾

以匠心打磨,用初心回应

——《裁判是怎样写成的》读后感

一篇裁判文书是司法过程浓缩后的最终“产品”,是一名法官深思熟虑后的审判结晶,也是诉讼当事人最渴求的“公平正义”的现实载体。身处基层审判一线,自知在纷繁琐碎的其他辅助性事务之外,撰写裁判文书初稿是法官助理的一项必备重要技能,然为了省时省力,日常惯于套用“八股式”的文书模板,释法说理也难免隔靴搔痒、未击要害。近日,读罢李广宇法官所著《裁判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忽觉茅塞顿开,受益颇多。
裁判当是字斟句酌的鲜活对话。
裁判当受司法理念的正确指引。
助理当以学徒姿态沉心聚力。李法官将“从学徒开始”这篇文章至于著作的最末,这其中饱含着他对年轻法官助理的勉励和期许。他虽拥有四级法院的工作经验,从事审判事业几十载,但仍自称自己像个学徒。他寄语年轻人:“学徒的本分是谦卑,学徒的天职是勤奋,学徒的秘诀是不耻下问。”得益于司法体制改革,在“学徒制”的带教模式下,我们法官助理可以部分脱离书记员的事务性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跟着法官学习审判技术、反复锤炼文书撰写水平中去。事成于琐屑,才折于骛远。在成功“出师”前的学徒阶段,我们尚且应当端正“学徒”应有之姿态,沉下心来,耐住性子在案件上“磨”,努力成为“拉得出、打得响”的员额法官“预备军”。
撰写裁判即是书写正义,这个过程应当是严肃而审慎的,因为一个案件不仅可能改变当事人的一生,也许还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产生非凡影响。李广宇法官将几十载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令我明白唯有耐住寂寞方能体味快乐,唯有全心投入方能无愧于心。


END



来源:高新区法庭


 往期精彩回顾




【工作动态】海安法院召开10月份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裁判是怎样写成的》读后感 ① | 笔墨间蕴初心 方寸中显乾坤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0月16日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海安法院扫黑除恶线索

举报电话:68332271

haianfy
海法审管办出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