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庄里话养老——落实养老服务政策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发布于 2021-10-17 19:43
行动改变城市
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更好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从2019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将补齐养老院床位短板列入全市20项民生工程及旧城改造十大工程项目,针对老年人口集中的主城区五区和新三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近20亿元,重点推进实施了一批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对全市近40家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2020年以来,每个县市全部实现至少有一所能够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的公办照护机构,进一步提升了普惠型养老设施供给能力。
为提升养老机构康复护理能力,对全市112家养老机构3590张养老床位进行了康复护理型设施改造提升,全市4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占比已经超过45%。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进多元化养老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住得起,服务好,满意度高的养老服务床位。
推进实施社区日间照料全覆盖 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最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方式。全市目前有849个已赋码城市社区,所有赋码社区全部建设日间照料站点。各县市区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截止到10月初,已基本建设完成全部日间照料站点项目,其中226个依托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服务,623个采用新改建方式完成。这些社区,将针对老年人实际情况开展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助餐、助浴、助洁、上门服务等养老服务项目。
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 将专业养老床位搬到老百姓家里
伴随老龄化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希望得到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为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我市从2021年起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全市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80岁及以上)、失能、残疾的老年人家庭中,遴选一批具备相关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辅助性保障,有效提升其生活便利度。
据了解,改造内容重点围绕地面、门、卧室、如厕洗浴、厨房、电源灯光等物理环境进行施工改造,市级财政补贴按照每户不超过2000元额度进行补贴。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结合今年的改造实施经验,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让更多有改造需求的社会老年人可以可以享受到改造服务。
家门口的“老年助餐”服务 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今年初开始大力推进老年助餐工作,通过规范市场助餐行为,逐步实现助餐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切实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21年内,市内六区的每个区都将建成1-2个示范性老年餐厅,50-100个以上居民小区进驻移动助餐车。老人在助餐点就餐每餐最高补贴标准为10元,每天最多补助3餐。送餐补贴针对重度失能老人和90岁以上高领老人发放,如需送餐上门,另行补贴3元。
下一步,石家庄市民政局将继续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满意度,尽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