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失明的人大脑中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真的是一片漆黑吗?
发布于 2021-10-17 19:46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双眼是凭借物体反射光线才看见世间万物的,因此很多人都错误的以为我们只要蒙上双眼或呆在一个能彻底屏蔽光线的屋子,就能体验到盲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常常看见书本里使用“一片漆黑”之类的词语来描述盲人“眼中”的世界。
可事实上,这种认知是全然不对的。
盲人并不是生活在黑暗中,而是生活在“混沌”中。
为什么叫混沌呢?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说得缥缈一些,在先天失明的人“眼里”——准确地说是大脑里——世界就是一片虚无,除了形状之外,什么信息也没有,连黑色也是不存在的(半盲除外)。
倘若你去寻问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你眼前是一片漆黑吗?
他只会一脸懵逼地“看”着你:所以漆黑是什么形状?
等等,“漆黑”明明是颜色,怎么可能被形容为“形状”呢?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先天失明的人能依靠触感明白“形状”的意义,但也仅限于此,所以他们只能将“颜色”想象为某种形状,因为他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颜色”的概念。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虽然眼前一片漆黑,但不知道你所说的黑色是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压根儿就看不见黑色。
即便你去问后天失明的人一个同样的问题,只要他是全盲患者,也一样会跟你摇摇头:不是眼前一片漆黑,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当然,由于后天失明的人脑子里有颜色的信息,所以不仅明白“一片漆黑”的含义,同时他们也能通过大脑为物体填补上某种颜色。
总而言之就是,无论先天失明还是后天失明,只要是全盲患者,那就什么也看不见,包括黑色在内;而先天失明的人甚至无法通过大脑来给物体“脑补”出任何颜色。
这对于正常人而言似乎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可事实上,我们也不是真的完全无法想象这种感受。
你也能像盲人一样,无法通过大脑给物体脑补颜色。
人类的大脑其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凡是没有见到过的东西,统统都无法想象出来。
譬如你无论多么玩儿命地思考,也想象不出四维立方体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因为你只见到过三维物体,所以想象不出除了长度、宽度、高度之外的另一个空间方向究竟在哪里。
这就是盲人想象不出颜色的原因——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任何颜色。
我知道,用四维空间来比喻必定会让你更加茫然,所以我们用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让你体验一下为什么盲人无法给物体想象一个颜色。
你能凭借大脑的想象,给上图这个没有填色的空白圆形填上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颜色吗?
显而易见,无论你多聪明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凡是你能够想象出来的颜色,统统都是你曾经见过的,从未见过的颜色你根本想象不出来。
假如你从没见过红色,你永远想象不出红色是什么样子;没见过绿色,你便想象不出绿色是什么样子。
而先天失明的人什么颜色都没有见过,所以无论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是黑、白、灰他们全都想象不出来,那他们又如何为自己触摸到的“形状”脑补一种颜色呢?
现在你闭上双眼,假设自己正位于一个镜像宇宙中,这个宇宙中的特点是它不存在任何你见过的颜色,同时又存在着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颜色。
然后你用双手去触摸身边的物体,尽管能摸出它们的形状,但你能给它们脑补出任何颜色吗?
先天失明的人,脑子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们通过我们的口述知道了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可是却完全无法给物体想象出任何颜色来。
不过他们比我们更惨的是,我们好歹还知道颜色是个什么概念,而他们连这个概念都没有。
你也能像盲人一样,连黑色都看不见。
牛顿通过著名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色的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组合而成的,而光的颜色取决于光的波长。
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会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而不同物体的材质只能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物体才呈现出了各种颜色。
物体呈现出的所有颜色全都是如此而来的,唯独黑色是个例外。
黑色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物体几乎吸收了所有波长的光,不会反射出任何光线而呈现出来的“颜色”。
也就是说,颜色是肉眼接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呈现出来的景象,毫无光线则为黑色。
这在如今来说,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于是许多人就会觉得,全盲的人既然接受不到任何光线,他们“眼中”的世界就应该是一片黑色。
这样想并不奇怪,可是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脑对于光的这种反应,是建立在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的产生的,而先天失明的人视觉器官已经萎缩或钙化了,换言之,他们已经不存在视觉系统了。
不存在视觉系统会是什么样的呢?
很简单,你的后脑勺就没有视觉系统。
所以你的后脑勺能看见黑色吗?
显然不可能,对吧。
因此,你倒退着走路,就与盲人走路的感受如出一辙;而你身后的世界,也就是盲人所能感受到的世界。
除了“混沌”、“虚无”或者“连黑色也看不见”之外,你能想出应该如何形容你的后脑勺见到的世界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