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上瘾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危害?

发布于 2021-10-17 21:00



现代人,大多都有一定的瘾。烟、酒这些非常普遍的自然不必多说。还有一些人对健身上瘾。而我今天想讲的,是一种非常隐性的,大多数人可能完全觉察不出的瘾,对知识上瘾。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的影响,从小我接受到的观念就是“知识就是力量”。书读的越多,人就越有出息。所以我从初中开始,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起初是阅读小说,各种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等等。到了初三开始接触哲学类的书,再到高中,读到大多是一些功能性的书,比如《卡耐基成功学》、《少有人走的路》、《自制力》之类的自我提升的书。当时我觉得看小说什么的就是浪费时间,看书就应该看“对自己有用“对书。
 


我并不知道,我对知识的成瘾,从高中就已经开始了。具体表现是什么?我开始看一些自己当时根本不需要的功能书,仅仅觉得能“提前”学到这些知识,我就能比别人”跑到快”。比如高中喜欢看各种当年的豆瓣网红写的人生和职场心得,以及如何和陌生人说话不冷场之类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真的需要用的功能书。

为什么我会超前读这些功能书呢?我分析了一下自己当年的心理活动。
 
首先,这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中,总是知识先行,知识在没有被需要的时候就先进行了填鸭式的储存。当年我在学校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块我是相对自信的,也会自然而然的以为,生活中的任何知识,包括人际、社交、个人成长等都需要提前进行知识学习。
 
其次,我内心未被自己觉察到的焦虑总是让我希望通过眼下做点什么来确保未来的自己也要比别人更出色。而年少的我用非常有限制性的思维认为:知识能让我比别人更优秀。仿佛知识是像金子一般的硬通货,只要我知道的多,我就一定能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第三,当我读这些书读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通过刻意“认同”书中的观点,让自己觉得自己和作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让我有一种,我将来一定会和作者们“一样优秀”的错觉,从而增加了自信(这并非是真正的自信,而是将他人的自我形象和他们的成就看成是我自己的一部分而产生的一种错觉)。
 
第四,作为独生子女,独处的时间相对较多,而阅读似乎成了消遣时间最方便和直接的方式。
说到头来,当年疯狂的摄入知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潜意识里的焦虑,和希望通过获取大量知识来保持自己内心的骄傲感。“看吧,我就是懂得比你多!”

就和所有的瘾一样,起初这看起来仿佛是一剂良药,缓解了我内心怕自己不够优秀和希望获得别人仰慕的心情。可慢慢的,我发现这件事的弊端也开始暴露了。
 
渐渐的,吸收知识似乎成为了一种逃避,也像是一座越砌越高的高傲围城,把我困在里面。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选择正视自己的情绪,调整并提升自己的受挫能力,而是第一时间选择看书。当我感到孤独的时候,不是学会面对和接纳孤独,而是看更多的书。当我工作中感到压力的时候,不是思考自己的择业方向是否正确,或者发现缓解压力的方式,而是在书中寻找捷径。
 
久而久之,本该处理的情绪从来没有被正视,负面情绪挤压,而大脑里的知识条条框框的越积累越多,很多甚至还互相矛盾,给我的行动产生困惑和影响,让我在做决定的时候更加迟疑不决。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知识过量了。
知识和氧气一样,对人有好处却不是越多越好。知识过量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吸纯氧会迅速加快机体老化,中毒。
 
所以我很反对那些把知识吹捧上天的人,仿佛知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知识如果能给人带来启发,影响一个人行动的改变,那自然是有益的。但是纯粹的堆砌知识,不加甄别,没有辩证的眼光,也没有开放的心态去付诸实践,知识可能成为一个人妄自菲薄的面具,增加自己和他人的隔阂。
 
就好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觉得自己懂的多就比别人厉害一样。后来我发现,我并没有懂的多,我只是汲取了更多的知识而已。真正的智慧,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从实践中来的。而真正的自信,是懂得人人平等,用谦虚的态度正视自己的价值。
 
知识应该是为人服务的,应该是让我们变得更自由的工具,而不是让我们自视甚高的围墙。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