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五常经验推向全国

发布于 2021-10-18 02:16

老年的穆青

1947年8月,一篇《五常农民的攻势》文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文章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五常县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土地改革。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时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的穆青同志。
穆青,河南杞县人,回族,1921年3月生。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历任120师宣传员、干事,延安《解放日报》编辑、记者。1945年10月随解放日报社、新华社先遣队离开延安,来到东北。1946年2月调入东北日报社,任《东北日报》编委兼采通部部长。当时的东北日报和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在一起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46年3月他就采写了长篇报告《一部震天撼地的史诗——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

1947年,穆青同志(右)在哈尔滨留影

在哈尔滨工作期间,穆青为了搞清哈尔滨当时专搞盗窃、抢劫、诈骗的不法之徒进行赃物交易的场所“鬼市”。他半夜里起来“化妆”,穿上长袍,戴上礼帽,打进去进行暗访,摸清“鬼市”黑幕,采写新闻。
道外区的“荟芳里”,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妓院聚集区,政府对这里的娼妓业进行了坚决取缔和打击。穆青也是经过“化妆”,深入采访,写下了揭露妓院黑暗和妓女们悲惨遭遇的内部报道。
从1946年开始,黑龙江最早解放的区县开始了土地改革,穆青为了了解土改的情况,于1946年冬天到五常县农村蹲点。他从哈尔滨出发,先后到五常牛家、拉林等诸多乡镇。时值严冬,天气特别寒冷,他下乡坐马爬犁,冻得要死要活。当时他的胡子留的很长,呼吸使得胡子和眉毛常常结冰挂上霜。在五常农村,他睡在老百姓的炕上,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关于土改斗争,穆青写过多篇有影响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是写七斗“五把头”的故事。“五把头”是一个恶霸地主,头几次批斗他,群众还有些顾虑,心里有些怕,他也不认罪。经过土改工作队的细心工作和教育发动,老百姓提高了觉悟,到开第七次批斗会时,老百姓群起而攻之,“五把头”终于低头认罪了。这篇报道,生动地反映了深入发动农民群众斗倒恶霸地主的过程。
1947年8月,穆青把在五常蹲点的所见所闻及五常县土改运动中的主要做法以通讯报道的形式发给了新华总社,1947年8月13日,新华总社致电东北总分社:“你处8月上旬稿件源源而来,甚喜。穆青同志所写《五常农民的攻势》一稿,有声势,有过程,看出了五常群运的概貌,这是群运报道中值得学习的。”此篇文章从而成为新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
当时在五常县共有三个文化名人深入考察五常的土地改革运动,一是著名作家周立波,他先后到五常常堡乡、拉林镇体验生活达半年之久,写下了以土改为内容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其中小说里的素材和人物原型部分就来自常堡周家岗村;一个是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艺术教育家古元,他与周立波一起,在常堡乡深入了解土改运动,并在这里开展创作活动,他为周立波的小说做插图,往往是两个人坐在常堡的土炕上,在油灯下讨论图稿;再一个就是穆青了,他用他的笔,把五常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介绍给全国。
后来,穆青先后任新华社第四野战军特派记者、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新华社副社长、社长等职。是中共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中华全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穆青同志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82岁。

穆青同志手迹

来源: 秋实之声

感谢国伟老师为家乡做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