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素材】2021面试高频考点:基层干部管理乱象

发布于 2021-04-06 11:46

上方  我们

一、“谁能干谁多干,谁老实谁多干”


(一)是什么

干得越多“会”得越多,“会”得越多干得越多,导致一些干部被逼出了“三头六臂”,一些干部却人浮于事;面对领导什么任务都敢接,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旦背对领导就什么责任都不担,习惯性“甩锅”;自负权力加持,迷之自信“啥都会”,拍脑袋决策甚至乱作为……最近,有媒体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些现象,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仍存在短板,亟待引起重视。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还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现象,对一些不犯错也不干活的干部如何“下”缺乏有效措施;

在少数单位,破解难题时把闯将当作“排头兵”靠前用,出现失误时就把他们当“责任人”往前推;

在个别地方,说起来是一套标准,做起来是另一种态度,一边是“鞭打快牛”,一边却总让“老黄牛”吃亏;

(二)为什么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倘若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仅会污染党风政风,而且很容易造成浪费干事创业良机的影响。

(三)怎么办

    激浊方能扬清。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才能树立起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作风飘浮、热衷搞花拳绣腿的干部,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干部,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果断调整下去。对于不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而是挖空心思“抢功”“甩锅”“打太极”的干部,要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当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调整一个往往能够形成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果。

不让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还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以考核管理推动担当作为,离不开调整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力戒“工作、考核两张皮”,激发考核的正向效能,让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褒奖、重用,让重资历轻本事、重表态轻实干、重领导轻群众、重一时轻一贯的干部受到警示,才能营造风清气正、争当实干家的良好环境。作为组织部门,需要拿出更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情况的监督考察,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二、“吹牛干部”:热衷拍胸脯,嘴上“啥都会”


(一)是什么

“啥都会”干部,面对领导,什么任务都敢接,什么工作都会做,口号喊得震天响,对于上级领导重视的事情,不管实际能不能完成,都先表态“没问题”。一旦背对领导,则什么工作都不干,什么责任都不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习惯将“锅”甩给别人。汇报成绩时还当仁不让,把计划当成绩,把“盆景”说成“森林”,将“调门高”当成“站位高”,奉行演技好就是能力强。

(二)为什么

这些“吹牛”型的“啥都会”干部不以干事创业为价值导向,反将提拔当官作为人生追求,天天琢磨“政绩”,日夜想着“表现”。加之基层存在一些奖惩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制度漏洞,他们往往还能得实惠,给其他干部带来不良示范。

(三)怎么办

涵养良好政治生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必须挤出“吹牛干部”的水分,让他们现出真身,付出代价。

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注重实绩的考评考核机制,并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以实绩论英雄,不断挤压“吹牛干部”的生存空间,减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对“吹牛干部”加大惩戒和警示力度,引导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



三、“最牛干部”:“能力”随着级别涨,权力在握“我都懂”


(一)是什么

最牛干部”大多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他们借助权力加持,“能力”随着级别涨,一旦“上位”就“脱胎换骨”,万事绕着自己转,迷之自信“啥都会”。

实质上是作风不实、投机取巧、任权滥为,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也反映出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政治生态恶化。这些干部的存在,不仅有悖于中央要求、群众期盼、事业所需,还会反过来侵蚀损害基层政治生态,于干事创业极为不利。

(二)为什么

久而久之就会拍脑袋决策甚至乱作为,不仅影响单位政治生态,给事业带来损失,自身也会触犯法纪,跌落“神坛”。

(三)怎么办

越是重要岗位的干部,越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实干为要,不务虚声,不图虚名。要扎紧权力监督的篱笆墙,严格落实各项监督制度,确保公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防范“最牛干部”权力失控、无序膨胀乃至肆意妄为。

踏上新征程,无论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还是战胜各种困难风险挑战,都需要广大干部发扬“三牛”精神,争当砥砺初心、担当使命的“奋进者”,锐意进取、实践创新的“开拓者”和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奉献者”。同时,也要持续加强基层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既整治“我不会”干部的不作为,也整治“啥都会”干部的乱作为,促使被动式“黄牛干部”站上“C位”主动进取,牵引“吹牛干部”和“最牛干部”走上正道。



四、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应付式落实“三件套”


(一)是什么

“我们中是不是有人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了,把做完了当成做好了?”在辽宁省沈阳市近期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负责人向在场的数百名干部发出“灵魂考问”。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这一发问是对部分基层干部状态的“精准画像”。“说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经成为部分干部应付式落实的“三件套”。

(二)具体表现

   1.把“说了”当“做了”的干部,习惯于搞忽悠,热衷于喊口号,实际上脚下一动不动。

遇到问题绕着走,光说不练假把式。

只说不做,贪虚功务虚名。

被事情推着走。

2.把“做了”当“做成了”也是部分干部应付工作的套路之一,实际工作中有3种表现。

把“任务分解了”当成“工作完成了”。

把“开会研究了”当成“问题解决了”。

3.把“做完了”当“做好了”,看似可以达到工作的及格线,但实际上一些“做歪了”“做空了”的工作浪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事情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歪了。

缺乏精益求精、较真碰硬态度,工作表面看做完了,实际上做空了。

一刀切式“做完了”,实际上可能做错了、做坏了。

一起面试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