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触觉
为生物感受本身特别是体表的机械接触(接触刺激)的感觉,是由压力与牵引力作用于触感受器而引起的。触觉的感受器分布于全身的皮肤和肌肉中,每个部位的敏感程度不同,鼻口,唇,指尖等处的感受器密度最高,触觉最灵敏;腹,胸部次之,手腕,足处最低。
触觉往往是动物重要定位手段,人的皮肤感觉触觉、压觉,已鉴定为感受器有四种触觉小体和毛根的游离神经末梢(触须)。压觉感受器的帕氏小体也存在皮下各组织中,与深部感觉有关系。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多数动物的触觉器是遍布全身的,像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温度。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狭义的触觉,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增加压力使皮肤部分变形所引起的肤觉,即压觉。一般统称为"触压觉"。因此皮肤有六种基本感觉,即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压觉及痒觉。

触觉能力分布
触觉辨识:需要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它包括描绘触觉、定位感,认识物体形状大小的实体感觉、重量感等。大脑对触觉信息存在记忆和辨识的结果,能够让孩子积累软硬,冷热,不同材质的经验。触觉防御:其信息大部分传至脑干即停止,脑干的功能主要是判断这些刺激是否有危险性,以便做出逃避的反应。少部分的刺激在往上传至大脑皮层,从而分辨刺激的位置及性质。让孩子了解环境的安危,进而保护自己当受到烫伤、刀伤这样的危险信息时,会自主地进行回避,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触觉发展的三种方向
正常范围:既可以接受很亲密的触摸,也可以跟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触觉敏感:很多触觉的感觉都无法接受,如不喜欢别人触碰,或不喜欢触碰别人;由于剖腹产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触觉敏感的孩子越来越多。 触觉迟钝:很难感知细微的变化。如有些孩子去打针,打时感觉不到痛,打完拔出针才觉得
触觉过度敏感:是一种“脑神经轻微发展不全症”,指的是大脑因触觉系统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错误的,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行为,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所以在行为,听觉,视觉上会异常的执着,脾气相当固执。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会衍生出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情况,情绪化及笨拙等现象。导致触觉过度敏感的因素很多,如剖腹产,早产等。还有教养方面的因素,如过于保护、溺爱,受到恐吓等。 作为家长,要学会逐步让孩子在接触过程中的防御行为和厌恶的情绪。在引导孩子时,可以先示范给孩子看,然后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理解这是一个安全的过程,进而鼓励孩子参与进来。不能强迫孩子去触碰任何他不愿意触碰的东西,否则会适得其反。

触觉迟钝:触觉迟钝的孩子看起来安静,悠然自得,有点懒散的,是比较“乖”的,但是由于处理感觉输入速度不够快,这类孩子容易出现学习障碍。触觉寻求:这类孩子喜欢上蹿下跳,跑来跑去,喜欢自己转圈,他们常被定义为淘气或“不乖”的孩子。
在孩子1--3岁的这个阶段,
孩子学会了走路,这时孩子触觉训练项目的重点是:
以手工活动,
2.玩玩具,
3.全身刺激。
著名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对玩具应作为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做玩具。”1岁之后,孩子慢慢学会了走路,解放出双手。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丰富的感觉刺激的环境,帮助孩子发展触觉。
提供多种多样、操作性强的玩具
孩子能玩的物体都可以是玩具,一些操作性强的玩具是很好的触觉训练工具,如积木,七巧板,乐高等。在操作这些玩具时,孩子需要用双手配合做出各种动作,如抓,握,揉,穿插,旋转,拆卸等,在这个过程中,手指,手掌,指尖,手心,手背都会得到不同的触觉体验。
进行全身触觉刺激
除了让孩子的双手能感受到触觉刺激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要进行适当的触觉刺激。可以让孩子在柔软的杯子里来回翻滚,或用毛毯把孩子包裹起来玩“卷寿司”的游戏,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全身的按摩,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触觉感受的需求。
提供对触觉发展有益的活动
套叠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理解大小的概念和因果关系。
串珠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小肌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对耐力也是一种锻炼。
荡秋千,滑滑梯:帮助孩子有勇气挑战,对身体运动有利。
拼图游戏:锻炼孩子的手部小肌肉,对形状,空间推理能力的发展有利。
4岁以后孩子的触觉训练项目
这个阶段,儿童需要为学龄期做好准备。首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对各种生活习惯的培养,孩子身体各部位的触觉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1.培养4岁以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对触觉刺激的敏感程度,同时也能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包括:
独立进食:自己喝水,吃饭,夹菜,使用筷子,勺子熟练,吃饭不掉米粒。
独立入睡:可以自己入睡,不要求大人陪伴,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
独立穿衣:可以自己穿脱衣服,培养孩子把自己的衣服叠好放置整齐的习惯。
独立打理个人卫生:可以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泡脚等,大小便可以自理。
独立收纳玩具:培养孩子养成自己收纳玩具物品的好习惯。
2.满足孩子手部触觉的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触觉兴趣,慢慢从身体集体转移到手部,喜欢用手去探索新的物体。因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什么都想摸,碰,还喜欢把东西拆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不应责怪,应为其创造各种机会,满足其发展手部触觉的兴趣。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各种手工材料,如面团,黏土,卡纸之类的,让孩子随心所欲粘贴,揉捏出不同造型。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沙子,沙子是打通触觉神经通路的媒介,可提高孩子触觉的敏锐性。
此外,大自然会带给孩子很多新奇的体验,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东西,如泥土,石块,鲜花,小草,动物等,丰富孩子的触觉感受。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