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保理公司与消费金融业务的合作

发布于 2022-05-18 17:42



保理公司在消费金融业务中的合作其实有好长一段时间的的历史了,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人的创新”(难言好坏),保理业务作为舶来品,本应该是一种助于贸易结算的产品。在国内,雨后春笋般注册保理公司的,都一窝蜂的做了贷款。这里且不提正确与不正确,只从消费金融业务中的逻辑看保理业务如何使用。

做过保理业务的从业者都知道,保理是基于应收账款的一系列服务,也就是说要产生“应收账款”。回到消费金融业务,作为金融细分领域之一,“正儿八经“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需要持牌的,如招联、捷信等均持有监管部门佩服的消费金融牌照。那部分想赚钱,却又无法获批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想分一杯羹,怎么做的呢?通过消费金融中的买卖双方的消费场景,前文提到,保理核心是基于应收账款,那么一个手机的购买行为,有么有应收账款呢?个人从商城拿一部手机,应给商家货款,那如果,这个货款,暂时不给的话,就会变成商家对个人的应收账款,也即个人对商家的应付账款,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通过保理逻辑来套用一下呢?

首先,商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受让(这里大部分是无追,否则商家难以接受,不过也看谈判地位)

然后,保理公司支付相应款项给商家,相当于商家拿到了货款。

最后,由于债权人由商家变更为保理公司,个人应向保理公司还款,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列的协议约定,比如个人协议中对债权转让的知晓、还款方式的约定等。

事实上,还有一种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也可以完成消费金融场景的搭建,我想很多从业者也很熟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