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如此低沉,为什么政策不下猛药?

发布于 2022-05-18 23:55

后台回复“66”,即可获取“66份投资测算表”。(直接送,无任何转发套路)

 
周末的时候,央行又降息了。5月15日(星期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房按现行规定执行。


央行周末发布降息公告,现在政府都喜欢周末加班出政策了吗?

这个政策的核心关键词是:首套房!

按当前房贷按5年期LPR基准利率4.6%来算,现在购买首套房的朋友,房贷LPR利率可以降低到4.4%,在加上各地银行下调的房贷利率。现在,首套房的房贷利率可以降到5%以下

说实话,这个政策其实就像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的5元代金券。我们缺的是代金券吗?不,我们缺的是买车的钱好吧!


手拿一堆代金券就好像能买新车一样。

其实,当前央行的所有政策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挽回楼市信心让市场信心重新恢复。

因为,现在形势太过严峻!


1


4月份经济数据不容乐观

5 月13 日的时候,央行公布了4 月货币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新增6454 亿元,同比少增8231 亿元;社融新增9102 亿元,同比少增9468 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前值10.6%;M2 增速10.5%,前值9.7%。

M2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吗,说明市场上的钱很充足。但是新增贷款同比减少了。所以,央行用了“少增”这个词,意思是虽然增长了,但是同比少增长了。

把这些话翻译成人话就是:现在银行有钱,但是放不出去,现在大家也不想贷款,因为拿到钱,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这就是当前经济的怪现状。前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11.1%。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当然,不止是同比增速下降了,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下降了0.2%,说明大家都不愿意消费了,无论是买房,还是买其他商品,整个社会的消费在萎缩。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通缩的大环境。

你会发现,现在银行正在“求爷爷告奶奶”地放低身段,乞求企业贷款,从来没见过银行的姿态这么低过。

但是,企业没有任何贷款的欲望。因为拿着这些钱,却不知道能干啥,为什么要白给银行利息?


库存都没清完,这个时候是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扩大产能的

如果不扩大产能,那就只能投资了。现如今,环顾四周,还有什么领域的投资能够赚钱,而不赔钱的呢?

答案是没有

现在这个行情下,投资成功的案例很少,但亏钱的案例很多。比如海底捞,敢于逆市扩张,结果交了40多亿的“学费”。投资股市,那更是嫌手里的钱“烫手”,才会选择进入股市。

最后,老板们都发现,降低产能,裁员降薪,才是当前最好的扛过周期的方式。虽然大家都知道“躺平”不好,但是“躺平”至少不会亏


这个时候少折腾就是赚钱

而对于个人来说,因为疫情的影响,收入下降,预期下降,企业都在裁员,大家都在焦虑与煎熬之中。这个时候是没人想要增加负债的,大家不仅不想负债,还想着赶紧提前还贷降杠杆。

现在手里有些闲钱的,大家也不敢轻易地乱消费。即使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即使货币放水带来的货币贬值,人们照样愿意把钱存银行


人们有钱也是存银行,而不是去贷款消费

因为,现在预期没有了,你根本无法预知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黑天鹅”事件,疫情的反复折磨已经把人们的预期打崩溃了。

此时手里的现金是“保命钱”,最关键时刻的现金流。

如果这时候动用了这笔钱,那就意味着,未来经不起任何的“黑天鹅”事件。


2


为什么政策不下猛药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现在要快速提振房地产,为什么不直接降息更猛烈一些呢?像这样发“5块钱的豪车代金券”这种“毛毛雨”的意义在哪?

这就要提到我国所面临的的外部环境压力,也就是美元加息的影响。

如果我们降息降得太猛了,在我们现在放水当下,市场上增加了相当多的货币。

这些资金一旦找不到投资通道,就只能去国外寻找机会。而美元加息,正好就相当于一块磁铁,把国内资金全部吸了过去。


资本是逐利的,我国只要敢降息,资本就敢跑出去

一旦钱被美国个吸走了,就没有太多的资金在国内了。我们会陷入更加通缩的被动局面之中。4月份全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转为负数,已经说明大批的资金不再投资房地产。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除了资金容易被降息给推到国外去以外,现在的俄乌战争同样影响着我国的经济。

4月份的时候,中央曾经开过会探讨,一旦我国遭遇到跟俄罗斯一样的情况,海外资产被西方国家强制没收的情况下,我们能否扛得住损失。得到的答案是:扛不住。

现在美元依然是强势货币,人民币目前没法取代美元的情况下,一旦中美产生冲突,西方没收中国在海外的资产,对于中国的打击比对俄罗斯更大。


中美关系的微妙就是当前外部环境的对经济的重大不确定性

正是面临国际上的复杂情况,让目前国内的政策没办法大开大合。


3


大基建效果很慢

其实,中国当前的情况,曾经的美国也遇到过。

1929年经济危机前,美国联邦储蓄系统就向市场投放了大量货币,货币供应量的陡然增长远超实体经济总量,短期内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产品价格一路上涨,生产者被市场虚假的繁华假象所误导,以为产品供不应求,从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下,消费者感觉自己的收入大幅提高,便肆意挥霍,导致超前消费、预支消费严重,史学家称那段虚荣时光为“怒吼的二十年代”。


20年代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不过泡沫终会破灭。随着通胀越发严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无力承担的生产者只能选择停产,物价飞升之下,消费者大幅削减开支。

社会风向猝然转向,股市接连暴跌,美股大量蒸发,数代人的积蓄化为乌有,银行挤兑风潮出现。

意识到货币发行量过多后,美联储开始缩减货币供应量,这一举措致使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

工厂主原先以高昂成本制造的产品售价持续暴跌,最后竟然不能收回成本,市场方面又供大于求,人们只能含泪销毁多余商品。


把牛奶倒入河流就是那时的典型故事

直到后来的罗斯福实施“新政”,这个新政简单来说就是稳住金融,稳住企业,搞大基建,增加就业。

历史课本上告诉我们,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很快摆脱了经济危机。


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中大力兴建基建工程

然而,历史书上没说的是,搞大基建确实是一个让提升居民就业,增加收入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法太慢了!短期内的效果不明显,至少需要2~3年时间里才能体现。


基建工程不会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是当前我们所遇到的经济难题。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人们对房地产有没有信心的问题。是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的问题。

稳住金融,稳住企业,增加就业,我们就一定能“稳中向好”地发展。

文章来源:小明哥说房Pro。对作者表示感谢!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