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原创 | 不再EMO!
发布于 2022-05-19 00:05
“emo”是“emotional”的缩写,“我‘emo’了”这一网络用语,常被用来形容负面情绪,比如:我颓废了、不开心、郁闷、失落等。也被解释为“e个人momo地哭”。
——来源于网络
一、与“emo”相关的心理学原理
网络用语“我‘emo’了”的流行,正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问题。当代人的“emo”点确实很低,消极情绪的产生有时候也来源于消极事件,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简单来说:如果人们一直抱有一种消极的信念,那么就会一直产生消极情绪。也就是说,破解间接性“emo”或是持续性“emo”的方式其实是要找到内心信念的根源,找准内心信念的标准。偏执、自私和固执都是不正确的信念,在这种信念下产生的情绪自然都会偏向消极。而破解这种信念的关键则是变得开放、包容、善良。
二、拒绝“emo”
其实道理我们都明白:焦虑、思索大多是无意义的,不过是徒增烦恼,还不如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但是却总是难以逃出这类“精神内耗”——自己给自己的精神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是情绪内耗而非真的emo。
到底有没有什么拒绝精神内耗的好方法呢?以下是一份反“emo”大法,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受“emo”的困扰,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帮助!
1、及时充电和放电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我认为最有效的反“emo”方法。理清思路,设定边界。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得到就给自己打气,做不到要学会降低对自己的期待,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个人内耗一直存在,不断充电放松,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努力过好每一天。
2、“抱团取暖”,寻找资源
寻找情感志同道合者,抱团取暖。适当约饭外出,放松自己。遇到不平的事就跟其他同病相怜的朋友闺蜜吐槽,寻求安慰。相信你能被暖到,然后重新振作。
每当我有一些负面想法的时候,我会换一个让自己心情舒畅的想法,不断提醒自己不是万能的。如果问题棘手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那么必然也不可能被一次性解决。这个时候我就不会再怪自己。
4、转移注意力法
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1)去健身房锻炼,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情绪;
(2)网上购物,买书、好吃的,还有衣服都能让自己开心;
(3)不定期去听live,把它记在日历上,这样就有期待;
(4)煲电视剧。
尽管常有emo瞬间,尽管生活不易,但我们都在积极调整,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请记住,无论任何时候,你都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大家陪你一起经过难熬时刻,陪你一起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图文 | 学生会心理部 谢亚瑶
排版 | 新媒体中心运营部 杜思宇
审核老师 | 邓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