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解读|我有我观点(七)

发布于 2022-05-20 07:28



科幻小说的特点

彭子浩

    众所周知,《海底两万里》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各种科幻小说的独有特点。

丰富的科学知识

    作为一部硬科幻巨著,本书的科学趣味性极强。本书中多次出现了各种科学数据。第一部第四章中,“我”为了说服内德·兰德,用压强与深度、表面积成正比的理论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二部第十三章中,尼摩船长提到了水的压缩量,加上潜艇的体积计算出了潜入1000米以下时应增加的重量;第一部第十四章开头,作者提到了海洋的体积与重量;第一部第二十三章中,尼摩船长提到了各处海水不同的密度;等等。

    由于本书的故事背景在海中,因此,书中自然出现了许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第一部第十四章中孔塞伊谈到鱼的分类及其代表鱼种;第二部第十六、十七章中,作者多次对海洋底的各种生物进行描写;第一部第二十三章中,作者描述了打鱼时捞上来的贝壳以及珍贵的左卷贝;第二部第三章中,阿罗纳克斯看到了砗磲中的巨大珍珠;等等。

合理的科学幻想

    科幻小说除了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会进行合理的科学幻想。有时,这些幻想也是预言,被后人所实现。

    关于“鹦鹉螺”号的动力来源,《海底两万里》中是这样解释的:钠与汞混合成合金,代替原本电池中所需要的锌。现在,科学家们真的研制出了钠电池:将锂离子电池中传导的锂离子换成钠离子的电池。虽然能量密度没有小说中那么高,但理论上确实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海水中获取能源,对海中隐居的尼摩船长来讲真的十分实用。

    在19世纪60年代,铁壳蒸汽船都没有普及,潜艇仍在试验阶段。凡尔纳却设想出了钢筋铁壳、动力来自大海的潜艇,相当超前!虽说现代核潜艇的续航力、操控水平早已超越“鹦鹉螺”号,但小说中的某些指标,至今没有实现:1、“鹦鹉螺”号靠纯电力航行;2、“鹦鹉螺”号能以50节(92.5km/h)的速度疾驰,而目前为止最快的“见血封喉树”级核潜艇也只能达到44节(82.78km/h);3.潜入万米之下的海沟,也只有极少数专门设计的深潜艇能做到。

惊险曲折的情节

    作为一部小说,没有生动的情节,就没有了生命力。因此在创作《海底两万里》时,凡尔纳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海底打猎途中,阿罗纳克斯一行人先是遇到了海蜘蛛,又在返回途中遇到了火鲛,这让悠闲平淡的散步增添了一份紧张。在被困海底冰山前,“鹦鹉螺”号还被冰困住两次,都被迅速化解,一波三折的情节吊起读者的胃口。在与章鱼搏斗时,作者将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

迭出不穷的悬念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设置了“海怪是什么”这个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上了“鹦鹉螺”号后,作者却未揭示艇长的身份,这在《神秘岛》中才让读者知晓。此外书中多次提到内德·兰德的逃跑计划,也是一个吸引读者的悬念。

    了解了科幻小说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它们呢?

    硬科幻时,我们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及心理准备。硬科幻中的科学知识十分丰富,如果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就很难读懂。

     科幻时不必过于纠结“这是真的吗”,只需沉浸在幻想世界中就行了。


尼摩性格特及人生观成因探究

来梓涵


尼摩的生平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原是来自印度的王子,后来却变成了极度仇视南方的反战者,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以此个问题,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一次探究。

书中开题“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很怪异的事情”,交代了时间,全书大概也在这个年代展开。根据书中的相貌描写及神秘岛中尼摩的逝世时间,我们可以推算出,尼摩在故事发生时,年龄在45到60岁左右,所以尼摩是19世纪出生的人。于是,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维度缩小到1800-1866年,根据鹦鹉螺号撞的船只有:加尔各答——伯纳克汽艇公司的希尔森克睿号,和西印度太平洋汽艇公司的克里斯托尼尔·科朗号,很明显是西方船只公司,西印度太平洋汽艇公司有可能是化了东印度的名。那么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推算,尼摩对西方的仇恨,就来自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对他家乡的侵略。

1600年,英国首次登陆印度,在莫卧儿王朝衰亡后,1773年,英国人扶持了一位印度总督上台。1858年,应该才真正将印度纳为殖民地,从此在印度作威作福,烧杀抢掠,导致印度自身古文明被毁,古文字灭亡,直到现在英语还是印度的通用语言。而《海底两万里》故事的开端就是“1866年”,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8年后,加上策略谋划,造船招船员的过程。时间刚刚好,再加上尼摩撞的船所属公司名为:“西印度太平洋”而在19世纪英国有一个著名公司因为殖民地的便利而赚的盆满钵满,这个公司名叫东印度公司,东印度与西印度,你说凡尔纳没有影射,我是不信的。

那么很明显,尼莫的海上之行就是要复仇。从文中“用鲸鱼呼吸法换气”“这个人说法语一点也不费劲”看尼摩不仅受过优良的教育,而且仔细观察生活,从动物的身上找到奥秘,他是个十分聪明且细心的人,但阿龙纳斯又补充到“然而我怎么也感受不到他是我的法国同胞”看出尼摩本质非常疏离与地处英法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那既然尼摩已在西方接受了教育,且通过自身的智慧造出了鹦鹉螺号。在阿龙纳斯上船,他们已航行了近三年,且在后文中下潜16000米深海,甚至能与章鱼和鲸这样海域王者搏斗,他应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他又是如何复仇的?


尼摩的两面性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尼摩也不例外,他的性格也深深影响他的人生道路,首先我们来看最代表他的鹦鹉螺号,阿龙纳斯说这儿的船员“不是阿拉伯人就是印度人”,总之不是西方人,所以我推测,这些人都是印度人,很可能一直跟着尼摩。

而尼摩对船员的态度最能反映他的性格,一方面,他对船员关爱之极,在一个船员因与野人搏斗去世,他会造出珊瑚公葬,只为让船员完整死去。鹦鹉螺号的假想图中,图书馆、休息室一应俱全,阿龙纳斯在穿上的第一餐用银刀叉、银餐盘,看出鹦鹉螺号上的待遇是应该相当不错。

另一方面,尼摩好像对所有人都很冷血,在书的结尾,他不顾全船人的性命去撞战舰。

“您要攻打那船吗?”“对,我要把他打沉”“不要”“我要做。”

这冷冰冰的回答,看出尼摩早就被仇恨冲昏头脑,他这番话已经纯粹是冷血动物的姿态,连阿龙纳斯都已“这是最崇高的仇恨”。


总结

尼摩是个极度两面的人,我不赞同他的选择,但我很理解,人的仇恨应在陆地上解决,而不是撒在海洋里,这样仇恨会越飘越远。


一艘潜艇,一个浓缩世界

王允皓


海底两万里中有很多高科技,他们新奇无比,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殊不知,这些东西,反映了整个世界。


鲁特凯尔瓶与航海技术

书中,教授潜水时,船长给教授讲解装备,就提到了这个瓶子。“瓶里装满五十个大气压力压缩的空气,如同一个士兵的背囊”,它就像现在的氧气罐,而后面说“有空气装置操纵空气,使空气仅在一定压力下才可外流”,这跟我们现在的潜水装置差不多。1832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用于压缩气体的机器,人们才第一次注意到自己呼吸的空气。它可将空气压缩或抽出,与书中的空气装置“不尽相同”。也是这个东西,给予了尼莫在海底遨游的资本。在几年后,世界上出现了潜水装置,人们将目光又移向大海,这可以说明世界发展之快。后面船长又将空气压缩,作为发射子弹的工具,也就是“气枪”。鹦鹉螺号用的也是压缩空气。由此可见,空气和电力,是鹦鹉螺号的两大特点。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艘名为海龟号的潜艇执行任务,使潜艇正式跨入军事领域。在作者那个年代,潜艇已被广泛用于战争了。它的出现,极大推广了航海技术和压缩空气,使世界迈向新的篇章。


电和一切

前面我们提到,电在船上和空气一样重要。打猎用的电弹,照明用的灯,驱动用的发电机……一切都要电。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经过多年实验,发现了电力。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大量家用电器因此出现,使世界冲破黑暗。1888年,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动机。鹦鹉螺号体积有限,但它基本上处处都用了电,也说明了电对潜艇的重要。但当时的轮船仍用蒸汽,这就是为什么鹦鹉螺号能跑比船快。“却能用它把强大的抽气机运转起来”,前面提到,压缩空气的强度是很大的,而要得到这么强的电,船长使用了钠。钠电池并非天方夜谭,它无毒,应用广泛,性价比高,是现在广受欢迎的电池。电的使用,使潜艇更安全,“没有被风吹走的帆,没有被蒸汽撑破的铁炉”,它的使用,使世界进步。


无法完成?

鹦鹉螺号的船长曾说,船可以一直在水底,这按照现在的科技无法办到。潜艇根本很难从海中提取到钠,也无法供给这么大的潜艇,更不可能一直呆在海底。现有的核能潜水艇也只能在海底呆一年,必须自带食物,根本无法像鹦鹉螺号一样,从大海中获得。现在最快的潜艇,也只有42海里每小时,无法达到书中所说的50海里每小时。但也许,在未来的人们可以办到吧。

这些东西,只是书中的一些陪衬,却反映了当时的世界,以及科技。

鹦鹉螺号的结局初探

李鸣轩


钢板潛艇 VS 恐怖海峡

在《海底两万里》的结尾部分,“鹦鹉螺号”不幸被卷进了令人闻之色变的迈尔海峡的漩涡中。那么它能成功逃出生天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可以看看原著中对迈尔海峡的种种描写:“至今还从未有驶进去的船只可以顺利脱险的”,“它的吸引力一直延伸到十五千米远”,“无论是船和鲸鱼,就算是北极熊也会被一股脑儿地吸进去”,书中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直观、具体地突出了迈尔海峡的凶险。从书里的描写来看,我认为鹦鹉螺号逃出海峡的希望较为渺茫。

但是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出发,连阿龙纳克斯三人乘小艇都能活下来,这么多船员乘坚固无比的鹦鹉号就会死吗?我查阅资料得知,海洋旋涡有着极其强大的吸力,会将路过的一切吸进去,再卷入海底。大部分船只在漩涡中失事的原因是船只撞到岩石散架,人被水活活淹死。那么问题来了,鹦鹉螺号也会这样吗?我认为这不太可能。首先,从被困南极冰山一段可知,鹦鹉螺号的空气仓最多能供给五天的空气。所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船上的船员不会因窒息而死。那鹦鹉螺号的钢板能顶得住岩石的撞击吗?从鹦鹉螺号只凭冲角的撞击便能击沉战舰的情况来看,岩石也无法对其造成大的损伤,最多只是划上几条痕。我认为对于鹦鹉螺号来说,最大的危险其实是深海的高水压,使船只无法承受,船体会被压裂,进水,然后全船的人都被淹死。但是,在大西洋鹦鹉螺下潜到了16000多米的深度,而迈尔海峡位于挪威附近,资料显示位于挪威海域的海最深都只有4000多米,所以这种情况也是不存在的。综上所述,如果鹦鹉螺号没有遇到特殊情况(各种离奇的事情),还是极有可能幸免于难的。


故意驶进迈尔海峡?

在被卷入漩涡的前几天,尼摩船长满怀怒火地撞沉了一艘他所仇恨的国家的战舰。然而,撞舰一时爽,撞完人很丧。尼摩船长在复仇过后由于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十分沉重,在向上帝忏悔。并且撞舰之后的几天里,尼摩和船员都没有露面。所以,我认为,可能由于心情沉痛,尼摩船长无暇顾及航行情况,以致于才驶进了迈尔海峡。

鹦鹉螺号的未来?

如果鹦鹉螺号最后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尼摩船长肯定会一如既往地带领伙伴在深海遨游,探索并发现海洋更多的奥妙。至于那些全世界追杀鹦鹉螺号的军舰们,肯定也拿它没办法。我也去网络上查找了尼摩部长的身世介绍。他原来是一位印度的王子,十岁便出国留学。归来时面对己经成为英国殖民地的祖国,十分悲愤,率领人民起义,却不敌拥有高科技技术的英国,起义宣告失败。尼摩船长也只好驾驶潜艇,从世界上消失,伺机复仇。以我之见,但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青年,绝对会以国家为重,铭记国难,痛恨敌人,而尼摩船长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书的结尾阿罗纳克斯希望尼摩船长放下一颗复仇之心,肯定是不现实的,尼摩船长依然会伺机而动。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