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丨优化问题设计 引领思维发展

发布于 2022-06-02 21:01


优化问题设计  引领思维发展

一、问题创情境,链接知识点


合适的情境问题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称量工具》一课中,在导入部分,设置的情境是出示杆秤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徐老师发现出示图片后,能够认出这是杆秤的学生很少。由于学生们对杆秤缺少相关前认知,他们没有办法把图片和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联系,情境的设置无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可以说是无效情境。为了更好地凸显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徐老师将原来的问题进行优化,创设“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什么来称物体的重量呢?”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优化能够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的生活经验,从前认知中提取出与今天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情境和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效链接,以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问题拓新知,激发求知欲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在《称量工具》一课中,在引导学生对称量工具进行全面了解时,教师提出“比较一下天平和杠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就问题答问题,没有办法引发学生更多的探究和求知欲,无法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要说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内涵。于是,徐老师对问题设计进行优化,提出“你还想了解称量工具的哪些特点?”基于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就能够结合自身所学,检索还未习得的知识点,从而提出更多的问题。而腾讯会议的时时沟通和分享功能,能够将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过程实时呈现,同时也能在观察和共享中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从一个开放性问题作为切入点,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更多问题的求知欲。



三、问题搭桥梁,链接项目化

操作性强的问题设计能够让学生的操作活动更有目的性。《称量工具》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杆称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杆秤结构和功能时,教师提出“找找我们生活中用过哪些不一样的杆称?”的问题,虽然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找寻到各种不同样式的杆秤,但是在找寻到杆秤之后还是只停留在观察和比较的阶段,如果想要真正全面地了解杆称的结构功能,就必须要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于是徐老师再次将问题进行优化,提出“能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简易小杆秤吗?”要完成这一问题任务,学生首先需要对杆秤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小杆秤。只有这些前期知识和设计的铺垫,学生才能依据设计图,结合所找寻的材料制作出一个简易小杆秤。而学生的这一系列操作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互动课堂,利用问题链层层分解任务,在问答、辨析、讨论、思考、实践中揭开了小杆秤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最终完成一杆属于自己的小杆秤。优化后的问题设计能够引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助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有效的互动问题中,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创造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END

撰稿:

奉贤区弘文学校  徐玲

图文编辑:

金水苑小学  陆玲佳

版面编辑:

明德外国语小学  陈磊

江山小学  陈亮

审核:

教育学院  褚克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