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应该怎样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发布于 2021-09-02 08:37


1.请您简要介绍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2.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


中国英语教育话语隐含着何种语言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何种话语方式呈现并传播给大众,与广阔的社会现实语境如何相互影响?在当前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大形势下,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恰逢其时,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具体来说中国英语教育话语中隐含什么意识形态?中国外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育中的态度、动机、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如何?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跨文化交际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经验教训?这些就成了我迫切想要揭开的谜题。

3. 您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选题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其跨学科属性:第一,为意识形态传播研究拓展了话语研究的新路径,这超越了单一传播学或政治学思辨式研究路径的局限,融合了语言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视野,对意识形态传播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论洞见。


该选题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一,本研究厘清了中国英语教育相关的学校话语、广告话语和媒体话语中意识形态的具体样貌、话语实现方式和传播机制,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其二,为中国英语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加深他们对英语教育中意识形态的认知,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语的变化性和多元性,从而形成一种积极、自信的外语学习理念和氛围,使学生成为既包容开放又保持文化主体意识的跨文化交际参与者。其三,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提供借鉴。通过研究英美等西方国家通过英语教学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的方式,我们能够了解语言教学中的意识形态传播策略,该研究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提供实用性的借鉴,改善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

4. 本项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本研究有两个重点:一是描绘当前中国英语教育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样貌,这是探讨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二是探究意识形态的话语实现方式和传播机制,这是本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研究清楚意识形态如何以话语形式呈现,并为人们广泛接受,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

5. 本项课题的研究难点是什么?

对英语教育中意识形态的甄别以及其形成原因的定性是本研究的难点。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而教育活动中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外来思潮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准确归因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这个难点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我尝试使用多层次、多因素的分析方法,结合宏观视角和历史视角进行阐释,以期逐渐厘清意识形态形成的原因。

6. 您在课程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此外,这次课题申报也改变了我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态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像英国人或美国人那样熟知英语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的人(毕竟当今世界大部分英语交流都发生在非本族语者之间),而是为了培养我们中国公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更加积极自信地参与国际事务,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发扬与传播做出贡献。因此,英语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标准英语,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跨文化交际应当是双向的交际,中国人不仅要吸收外来文化,也要有能力和自信向外传播中华文化,这些都应该在英语课程设置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7. 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作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我申报该课题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我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思维受限,无法准确到位地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研究内容进行理论提升和阐释。好在我一个好朋友就是新闻传播学博士,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多研究经验。我邀请了他参与我的课题,与他的学术探讨使我认识到该选题具有重要的跨学科意义、属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最终我改变了在语言学学科下申报的想法,而改为在新闻传播学学科下申报。我的朋友还针对我的申报书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鼓励我不断修改,促使我的申请书日臻完善。


另一个困难来自于现实生活:准备申报时我的大女儿才两三岁,小女儿尚在腹中,同时我还要承担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想要抽出额外时间来申报一个项目实属不易。但是好在这个课题我之前就申报过,虽然没有成功,但已是半成品,比从零开始写一个申报书要容易得多。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我身体素质一直不错,孕期也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仍能正常工作。于是我每天把大女儿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就挺着肚子去学校加班,采用张弛有度的加班方法,即把任务分成几个阶段,将每个阶段的任务集中在一星期内完成,然后休息两天,就这样紧张有序地赶在申报截止日期前完成了申报书的撰写。

8. 交叉学科应该怎样申报?


此外,我想借这个机会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尝试申报交叉学科课题,因为交叉学科更易产生创新性的思路和成果。一个现实问题局限在一个学科藩篱内往往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引入另一个学科可能就会带来思路创新。有时甚至一个学科所惯用的研究方法对另一个学科来说可能就是创新。所以如果你的课题没有申报成功,不妨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思想加以改进,甚至换个学科门类申报试试。

9. 您对同行教师有哪些建议?


第三,多次申报,积累经验。项目一次就申报成功的例子比较少,项目获得立项在更多情况下是多次申报、多次打磨后的结果。我这项课题之前就申报过一次,是在语言学学科下申报的,没有成功,我后来分析原因可能是该选题在语言学学科中处于边缘地位,难以引起重视。第二年我改在新闻传播学学科下申报,为此我数次修改申报书,使之更加符合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思路和兴趣。所以,同行们:如果没有申请成功,不要气馁,多咨询别人的意见,并且不要局限于本学科人士的意见,跨学科的意见可能更能帮你打开思路。


本文来源:外语学术科研网,作者简况:孟艳丽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转自学术拓荒者。
经管/哲学/政治/艺术/语言/教育/社会/思政/体育/新传等各学科交流群
(投稿邮箱:3469517554@qq.com)

学术必看

微信ID:xueshubikan

论文写作方法/研究热点资讯
投稿发表信息/经典文献理论

点分享

点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