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商学院·营销】遇事最有水平的5种处理方法
发布于 2021-09-03 07:12
博
威
商
学
院
- 营销篇 第39期 -
海涅说:“每一次自我审视,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那些不愿意自我反省的人,往往不是别人放弃了你,而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人生,就是不断地修炼和修正自己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方能守住内心的宁静,抛掉虚荣和浮躁,迎接生命的芳菲。
01 遇急事要缓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急事,总是给人压力,乱人心智。若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
缓,是先缓平心态,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缓,是给之后的行动一个准备的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想从附近的河港进入县城,吩咐小童用木板夹捆扎了一大摞书籍跟随。
太阳马上就要落山,离县城还有两里路。他问摆渡人:“城门关闭前,还来得及吗?”
摆渡人打量了一下书童,答道:“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关上了。”
周容听了,认为他在戏耍他们,便与书童快步前行。
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绳子断了,书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书整理捆扎好,前方的城门已经紧紧关闭。
周容在文后自评:“天下事以自急自败!”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急难成效,事缓则圆。若遇急事,心态首当安详和缓,行动也应稳稳当当。
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02 遇大事要静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遇大事,一定于静观中思考,以静制动,先静而后谋,先谋而后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化险成功。
静,才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免被情绪影响和控制。因为在情绪的蛊惑下,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被放大成可以撬动地球的大事。
静,才能拨开双眼的表象,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关键。
沉静才能沉静,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03 遇难事要变
常听到的两句话:
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
这种执着,让人佩服,但有时太过执着,不懂变通,也会害了自己。
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人生在世,一马平川的时候少,曲曲折折的时候多。
如果进了“死胡同”,不妨观察一下旁边的出口,也看看左右的岔路,但凡不是“歧路”,也不是“末路”,那么就可以考虑踏上去,继续前行。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初心不变、矢志不移,那就多看结果,少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就自创新路。
灵活机动的人,往往可以枯木发芽绝处逢生;而做事呆板木讷、不知变通的人,则常常浪费掉大好的机会。
学会变通,才能困顿少、生机多,走得通达。
04
遇烂事要“离”
04 遇烂事要“离”
《智囊》里有句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生活中的烂事破事,仿佛自带磁场,相互吸引。渐渐地,你会沦陷更多的精力,也难腾出空间去做正经事。
“破甑不顾”的故事和西方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恼人的烂事和无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寻烦恼,无异于一种自虐。
执着于残局,既无法让时光倒流,也无力改变现状。与其任由自己深陷忧伤,不如昂首阔步走出困境。
你要相信,避免跌入深渊的最好办法,是远离深渊。
05 遇顺事要“敛”
来源:管理智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