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全国著名抗日英烈丨郭陆顺、常德善
发布于 2021-09-05 09:44
郭陆顺
“回民支队不仅是党团结回民抗日的旗帜,也是回汉团结抗日的旗帜。郭陆顺同志是模范政治委员。”这是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吕正操在一次会议讲话时对冀中回民支队、对郭陆顺的高度评价。
郭陆顺,1914年出生,湖南省浏阳县人。
1927年5月,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年仅13岁的郭陆顺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浏阳县二十区少共书记。1929年,郭陆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他跟随贺龙、关向应,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9年9月,调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委员。郭陆顺到任后,重视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为回民支队的部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治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回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既坚持了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又保持了队伍的鲜明特色。在郭陆顺和马本斋的领导下,回民支队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屡次重创敌人。
1940年,毛泽东亲笔题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2年4月27日,回民支队在交河县陈庄(今泊头市压枝陈庄)遭敌包围。郭陆顺不顾危险,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2014年9月,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常德善
“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这是1962年贺龙元帅为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烈士撰写的碑文。
常德善,1912年出生,山东省峄县(今江苏省邳州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常德善随贺龙率领的八路军一二〇师转战冀中,调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冀中部队先后取得了任(丘)河(间)大(城)、青(县)大(城)战役,津浦铁路破击战和沧石、交泊公路破击战等胜利,军威大振。
1942年6月8日,在肃宁县雪村被大批日军包围。常德善组织分路突围。在冲至河肃公路以北的张庄时,又被大批敌人包围,常德善右腿被打伤,身上多处挂彩。他抓起一挺机枪,继续消灭敌人。他命令机关干部和机要人员脱下军装,利用麦地掩护分散突围。一些同志突围出去了。这时常德善的左手被打伤,他用肩膀顶住机枪继续射击。他命令警卫员:“你不要管我,不要和我牺牲在一起,我掩护你冲出去,到白洋淀找地委书记金城同志报告。”警卫员冲出去了。这时,敌人的骑兵队和车队包围过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射击。常德善身中20多枪,壮烈牺牲,时年31岁。
2014年9月,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策划: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沧州市委网信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