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电视剧:历代皇后之“孝庄皇太后”到底爱不爱“多尔衮”?

发布于 2021-09-06 01:26

历史之吊诡真是令人敬畏。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年号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告天,发动了对明朝的进攻,揭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对明战争节节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斗争也不断发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宜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 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跻身于参与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一个改变后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动.是从当年三月努尔哈赤体弃滚代皇后富察氏开始的。当时虽然给大福晋富察氏头上加了四条罪状,但是都缺乏足够的根据,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与富察氏关系暖昧,实际上,是有人对他们进行陷害。

(3)投充逃人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这下该多尔衮,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多尔衮电视剧

感情因素。多尔衮的弟弟年仅36岁就出天花而死,几位嫂嫂弟妹也相继赴死,这对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负担很大,留下了精神创伤,以致郁郁不得终,病情加重。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他的王爵,因为世袭罔替,必须有人继承,可是多尔衮无子,按理说也就不用在继承了。但是乾隆一定要让睿亲王承袭下去,否则不能体现自己的仁慈之心,于是他想到了过继子多尔博,当然这个时候多尔博已经死了,不过他有后人,乾隆下令让信郡王如松的第三个儿子淳颖继承睿亲王的王位,并且追封多尔博到如松这五代为人为睿亲王,多尔博还有他的儿子苏尔发、孙子塞勒、曾孙功宜布,四世孙如松这五代人成为了清朝独有的拥有两个王爵的人,只要翻阅清朝历史,看到多尔衮和多铎两王传承是就会发现有五代人是重合的。

反观阿巴亥和他的三个儿子,自己是深居后宫的女流之辈,当时的阿济格22岁,赳赳武夫,有勇无谋,多尔衮和多铎,一个14岁,一个只有12岁,年龄尚小,没有了代善家族支持与保护完全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而最终的结果也便在意料之中,多尔衮失去了继任后金大汗的资格,大妃阿巴亥更是被逼殉葬。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1、凡行礼处、跪拜永行停止:多尔衮丢掉了一个臣子应有的礼制,对顺治皇帝不再行跪拜之礼。

四十三年正月,又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於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僣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

多尔衮在南下征讨李自成、张献忠,以及荡平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安排其两个兄弟,即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领,并且大肆任用两白旗的将领和,包括苏克萨哈在内的一众的多尔衮亲信占据了朝堂大半,对其他几旗形成了势力上的压制。

多尔衮电视剧

伤人一千,自损八百。表明上看起来,多尔衮是这一轮角力中毋庸置疑的胜利者,实际上,他和豪格是两败俱伤,他们二人在心灵上全部创巨痛深。在向帝王政治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进行的只能是一场零和游戏。这种制度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使最高权力的诱惑和人们对这种权力的渴望具有了嗜血的冲动,使人在某些时刻、某些情况下不期而然地变成了兽。诚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人变成兽时,就比兽还坏。”遂使染指它的人,胜利者常常双手沾满鲜血,而失败者则时常要付出不止一个人的头颅。使这种政治不论达到多么辉煌耀眼的巅峰,其中,都隐藏着走向反面的悲剧基因。多尔衮、豪格的命和大清帝国后来的发展就是明证。

这年三月,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妃子德因泽告发大妃阿巴亥允许贴身侍女将一匹蓝布送给情人。当时,女真人中有一项严格的忌:不经丈夫同意,女人若将财物送人,就是欺骗丈夫,若是送给男人,就会被认为是倾心于该男子。事实上,这样的忌即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能仍然在发生作用。德因泽进一步揭发说:“阿巴亥曾经两次备饭送给大贝勒代善,一次给四贝勒皇太极。代善接受并且吃了,皇太极接受而没有吃。而且,大妃一日之内两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不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大妃自己深夜出去也有两三次。”努尔哈赤命人调查,结果证实揭发属实。

更需注意的是,多尔衮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极意旨,对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明未清初动乱不安.社会十分凋敝,而要想使社会安定.非恢复和发展不可,清军入关甫一月,汉官宋权便提出:“尽裁加派弊政以苏民生"。多尔衮便批示道:“征输须循旧额,加派弊政速宜停止。”天后便“ 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向全国人民宣布取消明末加派但从主观上说,清政府按万历年间则例征派赋税,免除了天启、崇祯时期的加派而万历末年加派之辽饷通共五百二十万两照征如故;从客观上说,由于连年战争支出庞大,所以一些“杂费”的征派逐年增加。百姓一听说开征便想方设法逃避。赋税征收不上来,无法支付军费,战争却始终不得结束,形成恶性循环。对这个问题,多尔衮费尽了心机,他在会试中两次以此为题.征求贡士们的意见,又两次召开中央各的联席会,讨论能否在不加派的前提下增加收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尽管其效果甚微,但用心还是好的。

攻灭大顺清军进入后,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十九日,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三万余骑,由大同经榆林、延安迂回入陕进攻大顺军;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进军江南。

如果仅仅从汉族士大夫和中原皇家政治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将此理解成是老皇帝在以名位后事交代继位者。但假如考虑到女真人上述事实上盛行着的多种婚姻制度的话,努尔哈赤的这番话则完全应该被理解成,自己死后,不但允许儿子代善继承自己,还希望他娶养无血缘关系的庶母——大妃。否则,这位大妃的举止怎么会如此荒腔野板,离谱得无法理喻?从她的一生行事判断,假如不是置身于这种多种婚姻文化氛围之中,这位史书记载中“有机变”的大妃,应该断不至于会错意到如此程度才对。

多尔衮电视剧

顺治帝福临成了“摆设”,多尔衮行“皇帝”之实,凡政令皆出多尔衮,独断专行,不必经皇帝,军国大事皆多尔衮一人说的算,多尔衮还穿着与皇帝相似的服装,亲信势力遍布朝野,多尔衮家族几乎控制着满清朝政。

清朝铁帽子王(四)——睿亲王多尔衮

天聪三年(1629年),多尔衮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 接近。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

在野史中,存在着太后下嫁的说法,但是也有人否认。孝庄太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尔衮,乃清初疑案之一,在史学界是争论的焦点问题。历史中的孝庄:真下嫁多尔衮?姐妹恩怨之真相

代善的“大义灭亲”,实际上就是在向多尔衮和所有朝臣释放了三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帅的三百骑兵飞驰,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对于此事,清朝当时的附属国——朝鲜的使臣所著《沈阳状启》中,有过明确的记载:

然而,除了人们熟知的这“清朝十二帝”外,还有一位在其去世后被追封的“皇帝”,只不过这份皇帝的称号与殊荣仅仅存续了两个月就遭到了废黜,并且被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清算与报复,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得以平反。

清朝铁帽子王(四)——睿亲王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2]。

天聪九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和大清朝立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

摄政王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就是独揽大权,犹如太上皇一般的存在。已经都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但是摄政王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宰相,甚至从一些角度来看,他的权力和地位比皇上还要高!

奠基燕京

历史上的多尔衮怎么死的 多尔衮与孝庄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