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排名出炉!排第一的竟是...
发布于 2021-09-06 08:11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第39期),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其中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
△排名前20城市得分情况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对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各方面的成效检验。
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首登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榜首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成都的老有所养是怎样的。
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成都健全和完善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各尽其责的养老服务责任体系,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颁布《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创新出台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1+3”文件,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满足各年龄段、各类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截至2020年末,建成30张床位以上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院224个,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40个,设立养老服务站点近万个,城乡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基本形成。
积极探索“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0余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1700余个。
养老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
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范围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累计为困难老年人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4.14亿元(含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全市城乡特困老年人入住机构“愿进全进,应保尽保”。
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职工参保对象全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范围,为3.1万名6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支付每月1377元—2296元的失能照护费用。
资助3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安全适老化改造,安装助行设备100套。建立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制度,累计发放建设补贴资金超过3亿元、服务性床位补贴8000万元,每年提供机构托老、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服务达400万人次。
养老服务产业进一步壮大
成都全面放开了养老服务市场,实行“一站式”服务,实施“仅跑一次”审批改革。公布《成都市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清单》,落实土地保障、政府补贴、人才培养和就业、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优惠政策。
近年来,成都累计吸引社会资本203亿元、投资兴建养老服务重点项目8个,成功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布局成都养老,全市养老服务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增效行动,累计投入3.3亿元改(扩)建市属福利机构,投入6.24亿元改造农村敬老院119所、建成县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14个。
探索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累计投入4亿元建成13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800张。
探索农村敬老院第三方托管制度,提高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品质。
积极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推进试点项目5个,建设床位899张。
建成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各区(市)县,健全完善养老“关爱地图”。
制定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等10个地方标准规范行业服务,评定四级及以上养老服务机构51家。
医养康养融合进一步发展
出台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居家社区养老与基层医疗机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医养结合机构108家、其中纳入医保定点90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3万余张,医养结合服务人员1万4千余人。
全市建立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404对,建立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1621对。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420支,共签约698.63余万人,其中重点人群363.10万人。全市97%的养老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
未来如何巩固养老服务优势
《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在未来5年,成都将加快构建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方面,成都将力争实现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有1所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养老床位结构进一步优化,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在养老服务发展质量方面,成都将加快打造辐射中国西南地区的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核心区,积极创建国家和省医养结合示范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5%,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55%,95%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养老床位平均入住率达到60%,服务质量综合满意率达到85%以上。
在养老服务产业创新方面,成都将全面发展以老年教育、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成都市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希望其他城市向成都看齐
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心养老问题,各地区也在积极行动。以陕西省为例,为了解城乡居民养老情况,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对566名60岁以上老年人和60家养老机构开展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高,近六成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满意。
1.多数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低于3000元/月
调查的60家养老机构,45.0%的经营性质是民办民营,33.3%的是公办公营,21.7%的是公建民营。调查显示,46.7%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50%以下,21.7%的入住率在50%-75%,31.6%的入住率超过75%。从养老机构收费标准看,收费在2001-3000元/月的养老机构最多,占31.7%;收费在1001-2000元/月的次之,占24.2%;收费在3001-4000元/月的占11.9%;收费在1000元以下/月和4001-5000元/月的机构数量分别为5.4%和4.0%。
2.医养结合模式普及面广
调查显示,95.0%的养老机构开展了医养结合服务。其中,从服务类型看,71.7%的养老机构与就近综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就诊“绿色通道”;61.7%的机构设置了医务室,为入住老人开展门诊服务;46.7%的机构设置了针灸、艾灸等中医养生项目;41.7%的机构设置了慢性病康复项目。
有一家医养中心针对疾病或残障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同时配合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检查、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另一家医养中心通过推行专业化康复、全程化护理,照料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并辐射至有医疗需求的居家老人。
3.多种优惠扶持助力养老机构发展
调查显示,各类养老机构均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76.7%的机构享受到政府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的补贴政策,51.7%的机构享受到企业所得税支持政策,45.0%的机构被纳入医保协议管理,36.7%的机构消防审验问题由政府协助解决,获得养老护理岗位补贴和各级政府投资基金的机构分别占35.0%和26.7%。
4.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满意度高
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98.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需求在养老机构“完全满足”或者“基本满足”,仅有1.5%的老年人认为自身需求“大部分无法满足”。从老年人的需要看,“膳食服务”“卫生清洁和洗涤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是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最重要的三大服务需求,分别占比为86.6%、85.2%和76.2%。此外,七成老年人需要养老机构提供“文化娱乐活动”,近五成老年人希望养老机构提供“穿衣、刷牙、喂饭”等生活照料服务。
5.近六成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满意
当前,传统居家养老、居家社区养老仍是城乡居民养老主流模式。从服务满意度来看,老年人对所在社区养老服务表示“非常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占比59.9%,认为“不太满意”的占30.9%,认为“非常不满意”的占9.2%。从社区养老的覆盖率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互助幸福院)覆盖率为39.0%;居住小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为17.0%;社区小型养老院覆盖率为12.4%。
6.缺少陪伴、感到孤独是居家养老的最大困扰
从居家养老看,62.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缺少陪伴、感到孤独;41.9%认为缺少提供生活起居服务和膳食服务;36.2%认为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及时获取帮助;并认为还存在出行不便,生病就医不便等问题。一名受访老人反映,他现在居家养老,儿女工作忙,经常不在身边,有时觉得缺少陪伴、有孤独感,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及时获取帮助。
7.养老机构存在护理人员短缺、经费紧张问题
调查中,养老机构反映,机构运营存在诸多困难,其中,71.7%的机构反映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员流失、人才短缺,71.7%反映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窄,58.3%反映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导致养老机构接受度较低,同时还存在智慧养老服务接受度偏低,企业经营压力大,亏损较大,政策知晓度不高等问题。
西安市长安区一家养老机构反映,护理员工作时间长、任务量繁重且普遍工资水平偏低,导致护理员难招、员工的稳定性差。另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反映,专业护理人员招人留人比较困难,部分护理人员医疗专业护理知识欠缺,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护理服务专业水平较低。还有受访养老机构反映,目前经营压力大,盈利能力弱,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自筹和政府拨款,融资渠道较窄。
8.希望公共财政投入向养老机构体系建设倾斜
调查中,部分养老机构提出建议,希望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运营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公共财政投入向养老机构体系建设倾斜、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在农村社区,应加大乡镇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开展以高龄、失能、独居、特困老人为重点的生活照料,大力扶持建设老年活动室,配备养生保健文体活动设备和器材。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积极引进专业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技能补贴,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加快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动员、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
9.帮助老年人冲破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西安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等多家养老机构反映,受传统养老文化深远影响,大部分老人较青睐家庭养老模式,对养老机构的认识尚片面,接受程度还比较低。调查中,一些老人和养老机构也提出,希望大家能大力宣传养老新理念及“敬老孝亲”的真谛,形成送老人进养老机构也是子女尽孝道的共识,使更多的老人认识到新型养老的优越性,帮助老年人冲破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成都发布、人民网、西安报业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