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到底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大性价比

发布于 2021-09-07 08:42

陪伴成长是道法自然

高考

高考是成长的顺势而为

是追寻自我的人生抉择

河北高中生涯全程规划
高中是化茧为蝶顺势而为的过程,更是灵魂洗礼的过程,高考志愿是科学规划后的理性选择,这是一次决定考生未来走向的选择,大有前途高考规划张老师独创的保姆式全程无忧高考致力成为你高考旅途的指南针,陪伴家长和考生一起走过青春蜕变之旅。
401篇原创内容



张三的选择未必适合李四的选择,这里面有太多的因素和不确定性,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看别人怎样选择,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未来去向、家庭人脉等等差距太大,同时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谁也不能在一次选择后就能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清华的还有做保安的、人大的有吃低保的、北大的有卖猪肉的, 同时杭州师专培养出了马云、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等,学校能决定你的一生吗?一定不会,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孩子自身, 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因为一块金子如果遇不到发现者何谈的发光,古人从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何况是埋于地下的金子,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是不能一味地去信任的。

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在不断修正中前进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也是我们一生成长的最真实的写照,因为我们的未来原本就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所以我们每一次选择都是在自己前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深刻分析后的不断修正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选择正确的,也会有选择错误的,这个世界上任何进步不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修正后才最后取得成功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给你指出未来一条最正确的方向,一切都是相对的,这里面既有你自己的思考,也有参考外界的因素,最终的结果出来无论怎样,我们都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所以做好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经常有家长咨询:张老师,给我推荐几个好专业吧。什么是好专业?这应该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前几天教育部刚刚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有703个,谁敢说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不好,一切都相对的,如果有准确的答案,相信也就没有人在选择了,高校和国家也就不会再开下去了,首先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志愿填报,志愿填报的确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地步。

所以我一直说,一切一定要努力争取帮助孩子做好这场选择,但是也没有必要让社会上一些声音影响到我们,我们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个体,这个社会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孩子也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模子把一切都设定好,正是当前社会的这种焦虑心态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我们没有给孩子一把如何学习的钥匙,却给孩子一个焦虑的心态,现在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或多或少有家长急功近利焦虑心态的影子,这几天有家长咨询:张老师,孩子刚开始学习还在状态,这两次没有考好,睡不着觉、学习也开始不再在状态,说今年不想参加高考了。这不正是这种心态在作祟吗?一场考试没有考好决定不了人的一生,可是如果一人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肯定能决定你的一生,没有考好时,家长第一时间在问什么?孩子第一时间就会想什么?因为孩子原本就是看家长眼色生活的,孩子的心态好坏来自家长的视野,如果你第一时间问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这次考试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妈妈帮助吗?情况肯定会不一样。

高考志愿只是孩子第一次修正他们未来方向的开始,今后在大学、社会、工作中才会逐步接近他们自己的哪个方向,所以志愿填报应该是尽可能的接近孩子发展的方向,然后依据孩子在大学遇到的具体情况在不断修正和调整,如前年我指导的一个孩子选择的自己喜欢的小语种专业,小语种我们家长可能以为很好就业,因为小语种很热,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人才,其实并不是这样,小语种的就业市场变化很快,今年的热门几年后可能就会很难找到工作,再过几年又很紧缺,这几年越南语很紧俏,一些名校的优秀孩子本科一毕业就可以拿到上百万的年薪,而前五年越南语就业并不理想,几年后又会怎样呢,那么说我们孩子喜欢小语种就不能报了吗?不是,我们必须满足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第一学习动力,这个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我们选择了小语种后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就可以。

小语种是一门工具类专业,就业方向很广,除了少数高端语言人才会选择口译或笔译,真正从事单一翻译工作外,大部分孩子都会进入不同的行业,所以选择小语种必须做好大学规划,才能在未来就业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语言专业的相通性,一般孩子如果在大学就读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英语专业如果能够通过转四、专八考试,在选择辅修一门自己未来准备就业行业相关的课程,如会计学、金融学、新闻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这样毕业时就业时即使遇到小年,也会迎刃而解,另外一些孩子也可以选择考取教师资格证等一些执业证书来实现。

所以专业只是步入大学,规划才是未来,还有每年都有一些孩子由于各种因素被高校专业调剂而进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些孩子大多会选择复读,其实大可不必,在高校除了转专业、辅修之外,我们还可以有许多可以实现跨越的路径,如果科学规划完全没有必要选择复读。

所以说我们对于孩子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永不放弃不断拼搏的精神、一个做好过程能够正确面对成败的心态、一个不断自我思考不断自我修正的思想,只要孩子拥有了这些他们今后遇到怎样的风雨都能平和应对。

END


闲谈人生,

沉淀灵魂,

记录往事,

极简 | 有感 | 印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