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目】考前高频笔记,每日记一记!(9.7)

发布于 2021-09-07 18:14

一路的披荆斩棘,只为在终点绽放光芒

今日专利高频必背已上线,快来学习打卡!


《专利法》

考点38: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分值1.5分)

申请人最迟应当在收到专利局对原申请作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期限(即办理登记手续的期限)届满之前提出分案申请。
专利局已发出驳回决定的原申请,自申请人收到驳回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可以提出分案申请;在提出复审请求以后以及对复审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期间,申请人也可以提出分案申请。

考点39:按审查意见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分值1.5分)

对于已提出过分案申请,申请人需要针对该分案申请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再次提出的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仍应当根据原申请审核。再次分案的递交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不得分案。
但是,因审查员发出分案通知书或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分案申请存在单一性的缺陷,申请人按照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应当以该存在单一性缺陷的分案申请为基础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以该分案申请为基础进行分案,审查员应当发出分案申请视为未提出通知书,并作结案处理。

考点40:分案申请的文本(分值3分)

分案申请应当在其说明书的起始部分,即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前,说明本申请是哪一件申请的分案申请,并写明原申请的申请日、申请号和发明创造名称。
在提交分案申请时,应当提交原申请文件的副本;要求优先权的,还应当提交原申请的优先权文件副本。
(1)分案申请的内容
分案申请的内容不得超出原申请记载的范围。否则,应当以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或者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为理由驳回该分案申请。
(2)发明和实用新型分案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分案以后的原申请与分案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应当分别要求保护不同的发明;而它们的说明书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分案前原申请有A、B两项发明;分案之后,原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若要求保护A,其说明书可以仍然是A和B,也可以只保留A;分案申请的权利要求书若要求保护B,其说明书可以仍然是A和B,也可以只是B。


《相关法 》


考点38:不当得利(分值:3分)

(一)不当得利构成及除外情形

第九百八十五条 【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二)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

第九百八十六条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三)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四)第三人返还义务

第九百八十八条 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考点39: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分值:3分)

民事诉讼法适用范围就是民事诉讼法的主管案件的范围。

一、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可处分性的),是处理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以所有违反这一概念的行为就会引起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主要包括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各种法律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适用法律关系范围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三、民事诉讼法空间效力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考点40: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分值:3分)

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理解:一是诉讼权利相同:委托代理人、提交证据、参与庭审等;

二是诉讼权利对应:起诉和答辩;选择管辖和管辖异议;原告提出、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和被告承认、反驳诉讼请求等。

考点41: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分值:2分)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1.适用于涉外民事诉讼,是国民待遇原则在民诉中的体现。

2.同等原则是中国主题和外国主体享有同样待遇;对等原则指外国法院限制我国主体权利义务的,我国法院同样限制外国主体的对等的权利义务。


恭喜你已完成今天的打卡任务,
距离高分又近了一步;

小利同学温馨提醒
优路专利学术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不断更新


本文内容由优路教研院提供,禁止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