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规划

发布于 2021-09-12 12:10

双减政策下,家长要做什么?

“双减”政策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

“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

针对学科教育

要把学科教育

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减轻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

“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回归各自的角色。

#1

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

孩子的作业少了、教培机构取消了,放学回家后的自由时间增多了,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把时间给孩子呢?

一、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二、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融洽家庭氛围。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充足睡眠和体育锻炼。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亲子阅读等亲子互动活动。

五、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

阅读的习惯

运动的习惯

劳动的习惯

睡眠的习惯

生活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陪伴孩子终生,让孩子受益终身。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2

没了校外辅导,怎么办

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不安,主要是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成绩怎么办?

1、不上补习班,就没有好成绩,考不上好大学;

2、孩子成绩好,父母才不焦虑;

3、不能花钱上补习班,就只能拼爹妈的学历和财力。

试问,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我们所知道的世界名人,有哪个是靠补习补出来的?

 

当我们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孩子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好的成绩,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教育肥沃的土壤,还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

#3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培养孩子自驱力尤为关键,以前有辅导班老师盯着,有那么多课后作业堆着,孩子想不学习都不行,但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靠自觉!

而培养自驱力,有两点最为关键!

第一点是,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点是,养成自学能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去学习、去努力,这才是我们父母要做的事,这也是家庭家庭教育最需要做的事情。

而自学能力,他不是一味地求助大人,而是自己寻找答案;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顺势而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势”?

国家未来几十年,都会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强调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这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势”。

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断的自我学习,在某个领域不断积累,也就掌握某个领域中比较多的知识!

真正学习好的孩子,从来不是填鸭式喂养出来的。他们会主动思考,研究探索,从而自己找到答案!

就像学数学,遇到不会的题目,有的家长和孩子会图省事,直接用搜题APP搜一搜答案,老师怎么讲的,步骤怎么写的,完全照搬就行。

可是有的孩子不会这样,他们喜欢琢磨,这题有几种解题方法?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哪个方法最好?还有什么改进?……

只有多思考,多尝试,才会有更多的领悟,知识点也会学得更加扎实,这就是自学能力对孩子的帮助!

这些通过现有的辅导班,填鸭式喂养、死读书、死刷题,是远远达不到的,因为它需要孩子知识面很广,能学会思考,还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多去尝试和创新。

而教育改革,就是希望孩子从书山题海中拔出来,多一些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体育、画画、机器人、编程……

让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孩子的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4

提升家庭教育软实力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又何尝不是一次对家长的挑战呢?

当孩子们不在补习班里拼命“内卷”时,我们的教育或许才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而这些更多依赖于家庭教育的培养而非学校教育。

生命不止一种精彩,让孩子成为孩子。

作为家长,您有什么建议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与不输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策划:不输家庭教育 

不输家庭教育是一家有学术背景,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倡导“一辈子不输的就是家庭教育”理念,带着“智汇不输,德育未来”的教育情怀与使命,承载20年理论与实践经验,提供一站式家校社共育解决方案,打造中国家庭教育软实力。

责任编辑:善柔秀秀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我们!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