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去健身房增肌该怎样制定训练计划?
发布于 2021-09-12 13:00
关于为何不采用5分化训练?
目前健身者常用的计划为胸、肩、背、腿、臂五次为一个循环的“五分化”训练;这个计划适用的人群是有较高的训练经验和水平的人群,常见的健美运动员可以很多都采用此训练计划。大约一个循环需要1周时间,两个部位训练间隔长达5天以上。那么单次训练量将非常大,才能足够保证1周1个部位1次训练并且进步。一般来说健美运动员更多采用的是一天两练五分化的训练,这样可以保证每周每个部位2次的训练,这样间隔频率并不会太久而导致训练适应的消失。由于训练适应的问题(一般适应症候群GAS学说)一周最少进行2次抗阻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的进步,当然还需要考虑单次的训练压力,压力越大,训练适应持续时间越长,但疲劳持续时间也越长越重,那么5分化训练中深层群参与的训练频率过于高(由于训练中维持身体稳定的原因),很容易疲劳累积,常久以往高强度的5分化训练很容易导致一些损伤的发生。所以对于小白来说并不推荐5分化训练
那么健身小白如何制定自己的计划
1.确定自己的训练目的、训练水平
增肌选择抗阻训练
减脂选择抗阻+有氧训练、或者间歇性训练、小工具训练等等,目的是提高运动的能量消耗,更主要的还是控制合理饮食
以下以抗阻训练为例,减脂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20分钟左右有氧训练
2.确定训练频率
一周训练的次数
3次以内选择全身的力量训练
4次可以分成上肢日、下肢日,二分化训练
5次以上可以分为上肢推、上肢拉、下肢,三分化训练
目前来说这种计划较为流行,一般对于喜欢学习的健身者来说采用的非常普遍,当然闷头练的大佬例外,实践派主张谁大谁有理,所以不需要讨论太多,谁大谁说了算不接受反驳,所以不存在讨论必要。
3.确定动作的选择
大体的计划安排在频率上已经确定了,那么就要根据计划来选择训练的动作,以2分化为例:
上肢日选择:卧推、引体、划船、推胸、推肩、高位下拉等动作,多以多关节动作为主,最后可以选择1-2个单关节动作,如弯举、绳索下拉等
主要训练肌群:胸、背、肩、臂
下肢日选择:深蹲、弓步、直膝硬拉、腿屈伸、腿弯举、髋外展、髋内收等动作、最后可以配合腹部训练如卷腹等
主要训练肌群: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中肌、内收肌、腹肌等
4.确定动作顺序
脊柱承重的多关节运动,如深蹲、硬拉等安排在最开始;然后是其他的多关节运动如:卧推、划船等;最后是单关节练习:弯举、三头下压
原则是参与肌群最多的训练(最容易引起疲劳的训练)放在最先,主要原因是在训练后肌肉疲劳在进行比较高负荷的训练动作,难以保证动作的质量,与核心的稳定,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
5.训练重量以及次数
力量、爆发力目标:1-6RM
肌肉围度:8-12RM
肌肉耐力:12-20RM
6.训练量
主要为训练组数,一般3-5组,根据个人能力训练合适训练量,动作较多选择较少组数,动作较少选择较多组数,体力同理。
7.休息间隔
力量、爆发力目标:2-5分钟
肌肉围度:60-90秒
肌肉耐力:30秒
8.训练多样化
在持续一段时间训练后,更换一些训练动作,可以减少身体适应出现的平台期,也可以使训练更加全面
9. 渐进性
在训练一阶段事件后,应该逐渐增加负荷,增加负荷的原则2-2原则:如果连续两次训练中的最后一组都能比目标次数多完成2次,那么就需要进行加重
总结
不论如何,以上这些只是计划设计只是一个通用的模板,其中也包含很多不足和遗漏。因为训练涉及到的人体科学非常广泛,而且人体又是非常复杂的,详细的计划制定有更加专业的程序,并且因人而异的设定。比如训练前的健康评估、运动潜在损伤风险的评估、体适能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更加针对性的计划。例如健康评估中存在潜在心血管风险,那么需要转介医疗部门;损伤风险评估中存在问题,那么计划开始之前需要进行纠正性训练解决潜在损伤风险,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推荐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私人教练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避免很多训练误区。当然目前的国内健身行业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选择教练是门学问,作者更推荐选择有国际私人教练认证、有良好身材、有着不错的服务态度的教练,虽说这样的选择并不能保证一定会选择优秀教练,但是可以筛掉很多水平较差的教练。满足以上三条的教练,基本都是不错的。
个人如果想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话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靠自学来超越其他水平较高的教练来说基本不现实,高水平的私人教练一般都会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并且有着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所以一般健身者的专业水平与高水平教练还存在一定差距。当然行业内的高水平教练相对较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