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解读从GPT3到芯片困局(四)

发布于 2021-09-12 23:12

数学语文吧
语文是米饭,数学是菜谱!
143篇原创内容

清华教授解读从GPT3到芯片困局(三)

36
G4班 冯黎阳:
脑机接口技术距离实际应用有多远?如果实现广泛运用真的能使人类“进化”吗?中国目前有无脑机接口技术相关科研项目?
(于佳辰、侯华玮、吴祺、牛博雅、王田等多位同学在弹幕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
A:脑机接口一直是电子、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脑机接口的研究不仅和脑科学有关,它更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除了其本身的技术壁垒,随之而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更是亟待解决。因此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距离实际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进化”一词的现有定义,人工智能与人类没有世代传承的遗传物质,因此我觉得不能称作“进化”。至于如果未来脑机接口真的实现广泛应用,能否使人类产生“进化”,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伦理与道德问题,需要各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共同努力来回答。
37
H9班 车宛钰:
1. 泰格马克在他的书《生命3.0》中提出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可以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延续者,做到掌控比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还要多许多个数量级的能量,比如利用整个恒星的能量,如果这种图景能够实现,那么到那时人类是否应当把控制权让度给人工智能,还是试图控制人类可能已经无法理解的人工智能?
2.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迭代只能基于过去的数据,因此它的发展永远受到它的限制,因此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对此如何看待?
A:从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实际来看,泰格马克的想象并不具备任何可能,这是一个伦理问题,我想按今天人类的伦理标准,是不允许机器取代人类的。
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设计的算法,是按人类意志工作的程序。基于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模式,还没有技术能赋予机器“意识”,因而也不存在取代人类的可能。
38
I1班 张同:
刘教授您好,就我了解,目前人工智能在皮肤科、病理科和影像科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应用了,我想请问一下,未来人工智能有可能完全取代医生这个职业吗?或者说有没有哪些科室是人工智能无可替代的?谢谢!
(吴睿、左祎睿、周卓翔、王芊蘅等多位同学在弹幕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
A:你说的很对,目前人工智能在一些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但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按照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它并不能比人类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是在特定领域比人类做得更好。医疗并不只是简单的诊断和治疗,中间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纵使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给出和医生一样的处方,也依然需要医生来做最后的把关。
39
G10班 王天宇:
教授您好,人工智能在建筑领域会得到那些运用?在将来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劳动力的地位?这样的弊利相比如何?
A:人工智能在建筑领域的潜在应用是巨大的。例如,从实施过程来看,人工智能在施工中给管理者和工人提供数据分析、过程管理等服务,可以增加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从整个工程信息平台、建筑管理平台来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节能、建筑安全方面都有不少价值。正如前面所回答的,我觉得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更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像建筑设计师这种需要创作的职业就更难被取代。
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暂时引发相关行业失业率增加的问题,但同样会在其他场景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对个人来说,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抢饭碗的事情,更多应该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不够,被别人抢饭碗的问题。我相信人类的能力一定会适应社会的新变化。
40
U10班 李嘉澍:
在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等需要灵感会这说内涵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做的像围棋,象棋等领域那样好呢?
H7班 蒲泽暄:
刘云浩教授您好!您认为AI在文学、艺术等更具创造力的领域会有多大作为?如果有一天它们得到了极其惊艳的作品,是否可以希望批量生产类似质量的作品?有人认为如果机器一味只学习网上的各种资料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可能会在一开始就把许多惊世骇俗的创意放弃掉(包括如果去做评委),对此您怎么看?
(冯文祎、吴葛一、尹小玲、朱煜章、王宣涵等多位同学在弹幕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
A:目前AI在艺术领域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在2018年,一幅AI创作的肖像画拍出了432500美元的高价,这幅画叫Edmond de Belamy;在文学创作上,OpenAI公司的GPT-3可以写出一些有趣的短文;在音乐创作上,来自于清华的DeepMusic团队尝试用AI作曲。但是,AI在艺术领域的进展远远比不上它在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成就。
机器的创作与人的创作有本质的不同,基于现有的技术,我们很难说AI真的理解艺术中的美感与表达的情感,课上我们简单讨论过,人的创作需要灵感,寻找灵感的过程有时就像大海捞针,王羲之就曾说过,《兰亭集序》如果让他再写一次,没有了当时的灵感与情感迸发,他很难再写出那个水平。以作曲为例,AI可以通过算法穷举音符的各种组合,通过一些规则过滤掉其中明显刺耳的那些,再基于历史数据最终挑选出可能符合人们审美的旋律,这很难说是基于灵感和情感的艺术创造。今后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很多机器产生的“作品”,但我认为它们不能取代人类。
41
N8班 吴睿:
将生物元素(如发达的神经系统等)融入人工智能或计算机技术是否可行?
A:你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例如今年2月,《自然》旗下的《科学报告》刊载了一篇来自欧洲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发表的成果:Memristive synapses connect brain and silicon spiking neurons,在芯片上连接了大鼠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
42
I9班 谢雨横:
想问刘老师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这些应用什么时候能普及。
(刘金辉、祁彬、张毅轩等多位同学在弹幕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 
A: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有趣的应用。例如,在家居生活中利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为人们提供智能服务;出行方面,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解放人的双手,使出行更加便利;工作方面,AI甚至可以辅助人类进行写作、设计等等。我相信人工智能在不远的将更加深入人们生活,也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43
I6班 林文海: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自动化生产方面有哪些类型的应用?具体的例子有哪些? 
A:AI最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完成重要但重复的任务而不会出错,从而使单调的任务可以更高效完成。在自动化生产方面,典型的应用包括对于工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对于工业产品的优化设计分析,以及对于人工操作的辅助和替代等。具体的例子如亿嘉和公司研发的电力巡检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高机动、平稳运行,高效完成巡检工作,促进生产安全和效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搜索“2019人工智能案例TOP100”等查阅相关案例。 
44
H8班 王嘉艺:
人工智能和脑科学有哪些结合方向? 
A:全球科学家已经日渐达成共识,AI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从脑科学得到启发。人工智能与研究脑神经科学捆绑在一起所形成的交叉学科有人称为认知科学,主要研究思想和认识的形成以及工作机理。现阶段对于脑科学、脑认知的机理仍不清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一直是热点。 
45
A3班 叶佶辰:
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在复杂宇宙环境下对卫星运行轨道进行预测(例如装在磁力矩器)? 
A: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有了许多应用,例如今年5月份SpaceX发往国际空间站的火箭上就搭载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航系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离不开各个领域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这次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是参与者。
46
U5班 马飞洋:
生物学有一个人类DNA组计划,主要是研究非基因片段对人类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结果进行大量分析,请问这个过程能否通过AI来简化流程,加快速度?
A:如果你指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那么它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了。人工智能在基因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也有一些成果,一个典型的案例是Google公司设计的AlphaFold系统可以从基因序列中预测蛋白质的属性。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布丰投针实验详解
实现数学生活化的三个策略
王元:让中国立于世界数学之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