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龙鳞白杨林间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青海
发布于 2021-09-13 07:31
每日分享乡村振兴案例
青海省祁连县白杨沟村位于青海湖北线景区卓尔山脚下,沿卓尔山谷地分布着成片的龙鳞大白杨。这里夏季光照充足,冬季瑞雪封山,周边山上雨雪汇集成溪穿过村庄。村庄的回族、汉族、撒拉族村民与这片白杨林共同生活多年。场地本身最大资源即是分布在溪谷两侧疏密有致的龙鳞白杨林,方案希望通过林间路径与主题景观的精心布局突出这片林地高低错落的场地特征,为村庄营造一系列舒适自然的公共活动空间。
在思考白杨沟村公共空间的未来场景时,我们提出了“诗意自然、邻里舒适”两个层面的场景构建。场景设计灵感源于传统造园因借之法,以近乎消隐的栈道,从村口到白杨林再到青稞田旁打造了一系列展示龙鳞白杨的行望路径,籍山林以造深景;时而横卧跨水,时而蜿蜒入林,引人入胜于雪山溪流、白杨林间的秘境花园场景中。
邻里舒适场景建立在雪山汇集而成的溪流在西北高原弥足珍贵。设计希望抓住这片场地在退耕还草后的水环境再造机遇,重新构建舒适的亲水邻里公共空间,采取理水以睦邻的策略,针对现有水体进行了三段集中整治,形成具有跌落感的开合水溪关系,以栈道曲折临水穿于其间,借局部高差与林中成台地通幽之感,力求狭长场地中的“小中见大”。林间步行系统也与村民广场形成了公共生活核心区的小闭环交通,增加了复合性功能的亲水公共活动场地,改善了周边村民的可达性与居住环境,提升村庄的邻里空间亲水舒适性。
环保装置
白杨沟村属于多民族聚居的环境特色保护型村庄。我们在设计之初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留守民参与村庄建设的意愿强烈,但不知从何入手,因此设计团队在建设前期进行了一场从废物利用入手的艺术装置营造实验。景观建筑师与社区营造团队携手以一场“会说话的墙”的活动展开了关于村庄环境治理的互动装置构思,环抱装置的材料就是游客丢在村庄的饮料瓶,因为塑料制品在地下掩埋超过一百年也无法分解,我们发动村民在搜集来的饮料瓶上进行彩绘,用这些百年无法分解的瓶子美化院墙与建造景观设施,以一系列参与式的设计艺术活动展示“废弃物”的另一面,重新凝聚关于美好家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民族共识,建立村民与自然环境的集体记忆,营造共享共建的村庄环境治理小闭环。
场所与材料
白杨沟村龙鳞大白杨片区的公共空间在建成后为村民提供从室内到户外公共环境散步、小憩、驻足、游戏、集会、交往所需的系列场所。场所的户外家具多选用饮品塑料瓶、拆掉的老旧栏杆等废弃物加以利用,空间界面则以钢木、红砖、山石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运用来强化人工与自然的空间界定,争取为村里老人、妇女、儿童群体创造更多有趣的活动场所。
提供乡村振兴总体策划
乡村产业策划及种植技术服务
乡村文旅策划
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方案
村庄规划
政府补贴申请办法
乡村振兴类可研报告
乡村社区营造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