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希望社会变得更加公平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发布于 2021-09-13 15:45

最近店里新进了一批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我立马把它们摆到了C位,我对这本书还是有些私心的(但我对这本书的操作完全符合店规,这一点不用担心)。
这本书本身是道德哲学入门书籍,也是我个人学习哲学的入门书,主要讨论了什么是“正义(justice)”,这篇文章主要也是想要给大家安利这本书。

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很飘渺的东西。毫不夸张的说,当下“哲学”这个词甚至都没有准确的定义。
哲学的分支,比如政治哲学、逻辑学、法学、美学等,在社会中还是有相当的受众的,这也使得道德哲学(也叫伦理学)显得更加飘渺了。
但实际上,道德哲学可能是哲学里最接地气、最容易入门的一个分支。它不需要你有多少的知识储备,只要你觉得你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那你就肯定看得懂。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变得公平公正,但这些想法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
在道德哲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问题——电车难题,这个问题也是《公正》开篇就会作为引子被提出来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假设有一辆火车失控了,它即将撞死五个人。这时你可以去扳动道岔,让火车转向另一个方向,而转向另一个方向之后火车只会撞死一个人。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扳动道岔,一方面是他们觉得自己总得去做点什么来减缓自己内心的道德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认为用一个人的性命去换取五个人的性命是“划算”的。
当然也会有少部分人不会选择去扳动道岔,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一个无辜者的生死都不应该由他者去决断,因此我们应该去救那五个人,但我们没有以这个为理由去杀死另外那一个人的权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个变种。
我们假设铁路上有一座桥,你和一个胖子站在桥上。这个时候你不用去扳动道岔了,你只需要把胖子一脚踹下去,胖子会摔死,但他的体重也会把火车给逼停,这样那五个人就不会死。
毫无疑问,之前就决定不扳动道岔的人仍然不会选择把胖子踹下去,但那些决定扳动道岔的人却开始动摇了,他们开始纠结要不要把胖子踹下去。
因为在先前的案例中,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杀人的过程,他们只是扳动了道岔,真正杀死人的是火车。而到了后面的案例中,他们需要亲自把胖子踹下去,因而直接参与了杀人的过程,很多人也就开始变得无法接受了。

但是这个故事还有个变种。
对于选择不踹胖子的人,我们可以再给他们加一个前提——假如这个胖子已经是癌症晚期了,马上就要死了,你会踢吗?
对于决定踹胖子的人也有一个专属前提提供给他们——假如这个胖子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呢?你还会踹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道德的考量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这个故事还没完。
电车难题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讲述的是一个没有悲伤的城市。
假如说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居民都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他们永远都很开心、快乐。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通过了一种魔法,将城里所有居民的负面情绪全都转移到了一个小孩子的身上。
换句话说,他们让这个孩子承受了全城人的负面情绪,以此来换取全城人的快乐。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交易实际上是非常“划算”的——牺牲一个人的利益,换取集体的利益。
但话虽这么说,我们却总觉得心里有些堵,就像我们纠结要不要踢胖子时一样。

哲学其实有个很糟糕的缺点,就是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很多时候却从不给出问题的答案(自然哲学相对会好一点)。
哲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比如电车难题。
但这并不代表哲学就没有价值。事实上,哲学最大的价值,就是我们思考哲学问题的过程。
比如,为什么要我们踹胖子的时候,我们就会迟疑?
再比如,我们既然支持“牺牲少数成全多数”,为什么到了“没有悲伤的城市”这个案例里的时候,我们又很难认为城市居民的做法是正义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道德理念发生了什么改变?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
有关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辩论,正是道德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我们过去持有的观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很喜欢百度百科对“哲学”做出的定义:一门对世界观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因为我就是在开始了解哲学过后,其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再回到《公正》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而这本书也是他在哈佛公开课“正义课”的授课内容的合集。
既然是授课内容,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由浅入深的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但它毕竟是哈佛的课程,所以到后面仍然会涉及很多比较高深且晦涩的理论内容。
不过在我看来后面的内容看不看得懂其实并不重要,我们毕竟既不是科班生,也不是哈佛高材生,更不打算做研究。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能够把开篇提到的电车难题厘清,其思辨的能力就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强了。
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能在电车难题那么多的变种中尽可能保持如一的价值观,并且还能一直给出合理解释的人,我几乎没有见过——这里面包括我自己,也包括桑德尔手下的大多数哈佛高材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在“左右横跳”,而且还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左右横跳”。

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这肯定是每个人都希望的结局。
但我们希望的那个结局,就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如果我们连“什么是公平公正”都搞不清楚,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决定,进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其实《公正》还有个副标题——“该如何做是好(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在我看来,这个副标题远比它的主标题更有价值。
有关“什么是公平公正”这个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已经吵了好几十年,但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前文已经说了,哲学问题几乎都没有答案)。
所以有关“公平公正”的定义,那是哲学家们需要辩论的话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该如何做是好”,或者说,“该如何让规则变得更公平公正一点”。
你会扳动道岔吗?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你会救出那个被魔法荼毒的孩子吗?
在我们的社会中,谁在铁轨的左边,谁在铁轨的右边?谁是那个胖子?谁是踹胖子的人?这个该死的火车又是被谁给弄失控的?那个被魔法荼毒的孩子,代表的又是谁?
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改变我们整个社会。

广告

正义论

作者:约翰.罗尔斯(美)

当当
广告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新编版)

作者:(美)桑德尔 著, 万俊人等 译

当当


-往期文章-

现在学校给小学生定的书单到底有多扯淡?
一觉醒来,有些人就凭空消失了
“我被本拉登的家国情怀深深震撼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